不賣咖啡,只有限制級的真相

2015-11-28

如果能再選一次,你會選擇最愛嗎


大賣場裡,一位結婚多年的男人邊走邊看著前面的情侶,男生推著購物車,女生走在車子前面不時拿起各種商品,兩個人看了笑哈哈、親暱地分享覺得新鮮的事物。


「真無趣啊~」後面的男人心裡覺得很矛盾。



彷彿在看「富裕人士所過的『自己不曾有過』的生活模式」。


「結婚?太太?不就是那樣嗎?突然時間到了、覺得差不多該定下來了,就跟交往很久的女友結婚了,要說有多愛,好像也還好,反正不娶她要娶誰呢?」


但是,

哪有伴侶可以這麼多話聊?

哪有人到哪裡都在牽手?

哪有人看電影還靠在一起一直握著手?

哪來這麼甜蜜啊!


「哼~家裡的太太根本不可能給自己那種感覺,她做的事情都很無聊,每天不是哇哇叫就是拍綁頭髮照、敷面膜照、食物照,把瓶瓶罐罐保養品拿出來排排站,邊拍邊畫什麼小花和愛心上去;為什麼很多網友想看我是不知道啦,反正她寫的那幾百篇網誌我一點興趣也沒有,還有她們那些姐妹淘聚會,無聊死了!」

「什麼『夫妻結婚多年還感情很好』都是騙人的啦,老婆回娘家久一點才讓我有最實際的快樂。」

「前面的那種情侶喔!哼~再過幾年或等你們結婚後再來說啦!」


的確,許多人的婚姻是不快樂的、沒什麼愛情或激情的,不過我們必須先明確認知一件事情,就是:


婚姻也分種類。


「什麼!婚姻還有種類?難道不是相愛才結婚?還是你在說政治聯姻?」你問。


婚姻的種類:

1. 無意識或無自主婚姻。


2. 有意識但將就型婚姻。

3. 有意識但衝動型婚姻。

4. 有意識且計劃型婚姻。



「咦?怎麼這裡面都沒講到愛情?」你問。



原因是,很多人誤認了「愛情」的本質和定義,常常很多女生感情受傷時會講一句話:「如果他對我有愛情,就能克服一切!如果是真愛,就不應該會改變!一定就是他不夠愛我!」

這樣的形容好像愛情是一種「解藥」或「殺毒軟體」,但愛情並不是某種「獨立的事物」。過去各種華麗的辭藻或形容詞混淆了無數的人,讓我來下一個定義:


愛情的定義:遇到一個可以瞬間觸動自己對於未來想像的對象。


你走在馬路上看到路人多半沒感覺吧,看過即忘,但是當你遇到所謂「一見鍾情」或「很有好感」的對象時,這個對象不一定是傾國傾城的外貌、不一定是舉世無雙的氣質,但對方會讓你「瞬間」想要跟對方約會、想要對方的電話、希望對方也對你有好感,然後隨著「秒數」增加,你對於這些想像越來越渴望,於是你想要追求對方、跟對方交往、在一起,甚至結婚。

這個過程就是「愛上一個人」。


不過不一定是那一秒、那一刻,但的確可以瞬間觸發,只不過「對方的樣貌、當下所處的環境、可能性的自我預測」都會影響腦部觸發的大小,比方如果你看到一個漂亮的女明星本人,即便覺得真是完美,但可能仍會抑制腦海中產生戀愛的感覺,因為直覺認為這不可能有結果,因此潛意識對於各種未來的想像都感到不切實際而不會去觸發。

不過這並非絕對如此,還是有不少人深深迷戀根本不可能有結果的對象。

而各種「條件論」的差異可以觸發不同的想像,比方女生看到「經濟條件好的男生」為什麼很有感覺?

因為有錢可以吃大餐、搭飛機、住大宅、免於社會現實壓力。

美好的未來想像在腦海中瞬間就鋪好路!

女生看到「展場宅男」可能就無感,因為潛意識感受到:男生做模型、拍女模、穿得邋遢、不可能帶自己出席晚宴或提供豐富趣味的生活。所以主流來說女生看到宅男產生戀愛感的機率不大。

不過女生並不是全靠外貌來觸發好感。

而男生為什麼看到美女非常有感覺?

因為腦海中出現的每一個未來畫面如果都有這樣的美女陪伴也太棒了吧!更別說還有銷魂的激情過夜。所以主流來說,男生看到漂亮的女生很容易心動甚至產生「當然可以追來當女友」的感覺。

男生對於女生漂亮類型的喜好會隨著年齡與見識多寡而改變,但「男生注重女生外貌」則是生理本能的設定,這部分請參閱《女生的紅顏與哀愁》>一文,女生的漂亮外貌能讓男生產生極大且無法取代的愉悅感。

「那女生內在呢?彼此互動呢?」你問。

是的,比方「日久生情」就是彼此的一開始的觸發很少,透過了相處時間越來越長或某些互動,而覺得「跟對方在一起的未來應該不錯喔!」的戀愛感受。

就像你問小女生「要不要跟外在條件不好的男生在一起?」

即便對方很有錢,小女生都絕對不要,但是問成熟女生要不要跟這些外在條件不好的有錢男生在一起,大女生稍微了解一下對方後很有可能就覺得OK,因為判斷基準不同、在腦海中帶出來的未來畫面感受也不同了。

對男生來說,如果有一個女生「內在不錯、互動良好、興趣相投」又「同時有自己很喜歡的外貌類型」,那當然很棒!

不過這牽扯到許多社會因素,讓男生不一定能找到「外貌很棒又內在很好」的女生,而女生也不一定能找到「經濟很好又對自己很有好感」的對象,因此婚姻的類型:


1. 無意識或無自主婚姻。

「無意識婚姻」就是人在意志不清、整個狀況外時結婚,或沒有自主能力,不懂結婚是幹嘛,由別人安排的結婚,這種婚姻就比較不是相處問題,而是公共衛生或公共福利、公共危險等的問題。

「無自主婚姻」則是你不一定情願,但由別人安排或外力因素促使的婚姻。

比方指腹為婚、父母強迫相親、名門強迫聯姻、某女生跑來說懷孕了要男生負責,否則就把小孩棄養,男生被要脅而娶等等。

但即便這類婚姻不自主,但會不會造成「夫妻彼此不相愛」卻不一定,假設相親的男女雙方都很有好感、也認同彼此未來的方向,並願意好好經營,那說不定就發展成美滿的婚姻。

值得注意的是,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例外」存在,才讓許多父母對這類相親充滿期盼,覺得「結婚在一起後,兩人就會有感情啦!」

但其實仍完全是碰運氣,因為人與人的喜好差異太大也太多種類,要任意抽籤兩個人而剛好能契合或配合,難如登天,更別說男生還有外貌考量。

通常女生隱忍不幸福婚姻的程度較男生大,當男生發現自己要跟無趣或無特別好感的女生綁在一起一輩子時,常常會產生絕望或擺爛心情,覺得「婚姻我已經給你們了,其他要怎麼玩是我的事」,而讓家庭問題更趨嚴重。


2. 有意識但將就型婚姻。

多半是男生對結婚沒特殊渴望,但女方要求名份、要求結婚、要求小孩,或未婚懷孕、或一廂情願地想嫁對方、自顧自地籌辦婚禮等等。

男生雖然沒有特別想結婚或特別愛這個女生,但也不討厭她,於是覺得「既然人家都把菜端到面前了,那就吃吧」這樣的順從,此時的男生並沒有覺得「婚姻是特別要幹嘛的」,反正就結一結、簽個字麻。

很像父母幫小孩帶晚餐,帶回來什麼,小孩就吃什麼,無法做其他抉擇。

男生通常在外面還有很多樂子、性刺激時,並不會特別渴望結婚,加上性產業普及、各種媒體大量以性感畫面為號召,男生不像古代人那樣「一生能見到的女生數量有限」,而是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女生類型。

綜藝節目、影音媒體上出現的各種漂亮女生,讓男生覺得自己可選擇的還很多,如果此時「原本女友」或「未婚懷孕」的對象跑來非要自己現在就娶對方,男生很可能就只能將就地結婚。

男女相處只要不是仇人,當然也有好的一面,因此「將就的那一方」多半會覺得「既然有個人會煮飯、做家事、做這麼多服務,出去玩還有人陪,也不錯啦」,而女生更容易因為有了小孩,對伴侶的隱忍程度會增大,覺得「只要他會拿錢回家、晚上回家、給小孩一個家的樣子,那其他的缺點我就睜一眼閉一眼啦。」

這一將就,就是五年、十年、幾十年過去,男生從原本的「沒差,家裡多一個人做家事」,變成「天天看到這個不討人喜歡的女人,真煩,唉,飯還沒煮好嗎?」

而女生從「原本喜滋滋地炫耀婚紗照、想煮愛心餐讓老公感動」變成「黃臉婆」。

女生總認為「若是有了小孩,一定會激起男生的父愛和責任心」,但殊不知,因為男生的細膩程度與女生不同,所以男生願意為家庭所貢獻的責任很「大項目」:拿錢回家、陪小孩玩、假日帶家人出遊、跟老婆講話。

「這樣老婆應該覺得夠了吧?其他時間我就跟好哥兒們在外面痛快了喔!外面可是很多舒服的事情來著~」男人們心裡這樣想著。


「等等等,你說的這根本不是好男人啊!」有人問道。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參考《好男人在哪裡?》一文,不過讓我們用邏輯推論:

1. 男生將就地結婚或沒娶到自己最喜歡的人。

2. 身心不滿足的生活過了十幾年、幾十年。

3. 每天工作場合、陌生場合都有許多吸引自己的女生出現。

4. 身旁這位不討喜的伴侶,絕對不會隨著時間更迭而變得更討喜或更有趣,只可能讓自己更無感。

5. 「到死之前」很可能都是這樣的人生!


請問如果是你作何感想?

絕大多數的男生就會把「家庭」和「在外面玩」做一個區分,覺得「家裡就那樣啦、老婆就放著啦,在外面玩也是平衡身心的方式啊,不然還想怎樣?」。

所以很多男人會說:在外面玩是維繫婚姻的方式。

讓我們先回歸一個基本的《欲望決定論》問題,請問:


對男人來說,世界上做什麼事情最開心?

答案通常是:擁有權力、享受女色、個人興趣喜好、小量刺激腦部分泌愉悅物質。

請注意!能長期擁有天倫之樂的人屬於少數喔!因為多數人並不會經營感情和家庭,所以市面上的夫妻剛開始有小孩時好像也「看似」幸福。

但只要隨著時間過去,「真正的」幸福與「曬出來」的幸福就會差異越來越明顯,最後,假性幸福就再也不幸福了。


所以男人沒有天倫之樂還能追求什麼?

權力?通常很有權力的人也多半會享受女色。

女色?這社會上普遍存在卻未透明化的秘密。

個人興趣喜好?很多男生沒什麼特殊喜好、懶的培養興趣。

小量刺激腦部分泌愉悅物質?「抽煙喝酒、看電視、打電動」是最容易的三種方式。

當然還包括「打牌、按摩」等等的消遣,不過既然都要按摩了,何不就用女色按摩?(歐美人士還可以選擇「抽大麻、用藥」之類,更多相關請參閱《欲望決定論》一文。) 

所以一般男人日子不暢快,大可以就抽抽煙、找找女生,不然就算沒搞頭也能一直窩在家看電視之類,難道還會「想辦法疼老婆或試著讓家庭幸福嗎!」

如果任何太太會有這種念頭可說是無比荒謬。

...呃,戳到痛腳了。

女生在將就的婚姻裡會很強烈地堅持「要給小孩一個完整的家」,所以不願離婚(當然也是因為恐懼離婚後沒有退路),覺得「就算先生會打人、先生會惡言相向、先生在家發脾氣」或「先生不把家當家、先生給家裡各種壓力」都沒關係!

只要我們是「父+母+小孩」就是完整的家!

小孩就會安穩的長大!我對小孩就是仁至義盡!無怨無悔!


遺憾的是,這樣的想法是錯的。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小孩通常在學齡時期就會人格偏差、成績低落或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現各種官能症、自殘,等到長大後也很可能走偏、加入幫派、在職場上缺乏競爭力、人際關係異常,進而再毀掉下一個家庭等等,而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數量可不少。(注釋1)

--
注釋1:請參閱《快錢的迷失》《自殺的選擇》《看一眼就揍死你》
--

好消息是,極少數這樣家庭下的小孩,有可能會自我意識覺醒,而強烈想要追求更好的人生!

原因是他們比其他人有更多機會能使用《反轉選擇》,他們看過太多父母的錯誤、家庭的失敗,而知道應該要設法避免這樣的慘劇再次發生,但這樣的發展是可遇不可求的極少案例。

「好吧,那為什麼有人可以幸福?很多不快樂的婚姻一開始也很美好啊?」你問。

主要原因是:一般人能「想像到」的未來都太短了。

請問大家跟初戀對象結婚的人有多少?人生中第一個交往的對象不是有一個綺麗的詞彙叫「情竇初開」嗎,那這麼綺麗又純真的感情,為什麼無法延續下去呢?

不論男生、女生,小時候對於外貌的了解程度很有限,可能班上任何一個異性就莫名讓自己有感覺了,女生可能遇到第一個追自己的男生就點頭了,男生可能第一次抱到女生就融化了,覺得世間沒有東西可以拆散彼此。

一段時間後發現「感覺淡了、其他人更有趣了、其他女生更漂亮了、其他人對自己更好了」,甚至畢業分校了,於是就分手了。

這樣很好理解吧,而這也就是多數人的結婚情境。

是的,一般人不太會去想像「跟這個人相處過了很久後」會是什麼模樣

就跟一般人不太會去想「異性的需求是什麼」一樣,都用自以為的好東西去給對方:

多數男生絕非為了「要給女生一個很美好的未來」,而去做了那些讓女生覺得「他對我很好」的事,而只是為了要「追到她」。

多數女生也絕非想著「我要讓我的男人身心都無比滿足到很久以後」而去做那些「女生的付出」,而是為了要「有個家庭和小孩、讓自己感到很圓滿」,於是第三種婚姻類型:


3. 有意識但衝動型婚姻。

這裡的衝動不是說認識幾天就「閃電結婚」,而是還在「濃情熱戀」或「還沒厭煩」時,就覺得彼此可以在一起一輩子。

一般人的熱戀都大同小異:剛在一起、彼此不太熟、去哪裡都很好玩、親密過夜很美好。

要是再加上條件論,比方財務足以負擔兩人常常出國、買房、華麗血拼等等,就會更覺得在一起「通通都是好的」而覺得「那應該就可以結婚了吧!」

或者要是此時懷孕,也就覺得「好像應該就可以奉子成婚了吧!」

不過請看看上述過程,裡面有任何「對於伴侶的了解」、「對於自身的渴求」、「人生裡的各種欲望分析」、「未來相處的各種互動討論」嗎?

通通都沒有啊!

衝動型婚姻根本就只是「兩人玩得很開心」的結果啊!只是也許玩的時間不是幾天,是幾個月、幾年,而讓彼此覺得似乎很合得來喔!結婚吧。

雖然財務基礎可以延長這種玩樂的滿足感,尤其對女生來說,女生有小孩就認為人生圓滿了,更何況如果附帶略微富裕的生活;但這種滿足感通常對男生來說時效有限,除非這男生無比老實、單純,或有非常遠大的抱負、自我要求,否則隨著對女方的新鮮感越來越少,就越有可能不安於室,甚至發現跟其他女生去玩所得到的快樂感更大、聊天起來觸動心靈的悸動更深,憤而做出轟轟烈烈的舉動。

愛情的強烈和「對象觸動你對於未來的想像多寡程度」有關,因此當這個對象讓你覺得越來越沒勁去享受未來時,戀愛感覺也就消失了,而這部分一般人不太可能會在婚前認真思考。

不過女生會做一種類似的綺麗幻想,就是什麼到老還能彼此牽著手很恩愛之類,然後分享一些牽手老夫妻的照片,但女生絕對不會去想:

「自己是不是能讓對方產生這樣感覺的人物?」

「對方是這種深刻情感的伴侶嗎?」

甚至不會去想:

「自己到底有什麼條件能讓對方這樣深愛?」

而僅僅認為:

「在一起不是本來就應該這樣真心嗎?哪裡還需要再多想什麼條件論?」

看到這裡相信你也明白了,這就是為什麼夫妻能幸福很久的數量實在有限,過的普通的夫妻倒是不少,因為結婚不像找工作,不用看履歷、不需要看專業、更不用看業績,只要「有來都有獎啦!」

於是「輕鬆自在地結婚」成為非常普遍的事。

如同最前面故事裡的男人,雖然自認婚姻也沒多快樂,但是有人煮飯、做家事、給自己使喚,那就多過一天算一天吧。

對男生來說,只要你沒有一個「無比吸引自己的伴侶」為前提,想要只靠玩樂感或熱戀感的衝動就結婚,那實在是很冒險的事情。

而對女生來說,只要「你不太懂男生」,那你幾乎已經在冒險了,因為通常財務條件只要尚可的男生,都可以對很多女生都很好。(注釋2)

--
注釋2:這一整段可參閱《誤判的承諾》《成熟的愛》《幸福如果簡單》《幸福的複雜》內的相關細節。
--


4. 有意識且計劃型婚姻。

計劃就是「想一想你要哪一種婚姻類型」。

「咦,我們不就是在講婚姻的類型嗎?」你問。

是的,但你知道嗎,多數人絕對不會去想自己要什麼婚姻類型,而都歡樂地以為「根本沒有類型的區別啊!」

不就是拍望向遠方的婚紗、喜宴桌上擺出劣質紅酒、換三套禮服,然後生小孩、手機油米醬醋茶嗎?什麼類型?你在說什麼?


但問問大家:

你要將就的婚姻人生嗎?

你要無奈的婚姻人生嗎?

你要家庭幸福的人生嗎?

多數人又想:「不對啊!結婚不就是跑完儀式流程、婚攝拍角度奇怪的黑白照、喜宴桌上擺出劣質紅酒,未來三到五年內沒事分享一下婚紗照,再生個小孩,分享出遊照,就會一輩子幸福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請問為什麼婚姻不幸福的人這麼多?

為什麼結婚不出幾個月就崩解的也這麼多?

難道婚紗照裡的兩人望的不夠遠?

還是男方身價不夠高?

啊!該不會是風水不好吧?


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你的另一半「非常愛妳、非常懂事、非常想跟妳共度餘生、非常想跟妳過婚姻生活、非常熱切地打理大小細節、非常嚴肅地思考自身需求、非常有遠見、非常思考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非常注重你的感受而非當媽寶,並在『自主意識』下要求跟你結婚」,但是婚後卻跟你鬧得很不愉快,那或許就真的是對方本身的問題。

但如果並沒有上述的前提呢!

假設他「不是最愛你」或「不懂事」或「沒有那麼想跟你共度餘生」或「不想為你做什麼事」或「以愚孝為重」或「放縱自身需求」卻很爽朗地步入禮堂,請問妳還要結婚嗎?

不妨就帶著測謊機到每一場婚宴上來問問新郎的心聲吧。

...糟糕,又戳到痛腳了。

華人由於「保守、報喜不報憂、看好戲心態」使然,所以多半不會有旁人去跟新人講什麼道理,加上大家也都覺得「婚姻就是那樣啦,『男生婚後變了』是本來就會的啦!」而讓大家都興高采烈地穿著國王的婚紗走上紅毯,但是國外有一種小儀式可採用,就是在結婚宣誓時神父可以跟在場的來賓說:

"If any man can show any just cause why they may not lawfully be joined together. Let him speak now or forever hold his peace."

「如果有任何人有正當理由認為他們兩個不該結婚,那就現在說出來,否則就永遠不要說了喔。」

這樣的橋段是不是很浪漫!只是不太可能在台灣施行就是了。

不過雖然一個人的思維模式、遠見規劃能力、自身需求了解程度都受限於自我認知覺醒與教育環境的影響,但至少有兩個部分自己應該要可以掌握:

「對方是不是你的最愛?」

「你跟對方在一起夠不夠快樂?」


最愛的人,可以讓你每天醒來看到對方都很開心,可以讓你跟對方做什麼都很有趣,可以讓你有無數的話題想跟對方聊。

麻煩的在於,男生很容易混淆「外貌 = 最愛」,除非你人生接觸的女生數量極為有限,否則往後遇到其他女生的有趣程度、獨立形象、各種特色很容易可以把僅有外貌的女生給比下去,加上很多女生「絲毫不知道男生的想法」,一結婚馬上把自己變成「媽媽形象」,覺得這是母愛、是圓滿,但男生潛意識震驚地發現「太太怎麼一點女生感覺都沒有了,我娶的那個人到哪兒去了?」而越來越無感。

一方面意識裡又覺得一切似乎都很正常,想說婚姻應該就是這樣吧。

但婚姻當然不是男生變懶或女生變媽媽而已,而是「兩個人一起面對這個奇怪的世界」,面對外在的社會壓力、面對內在的自身需求、面對未來的方向。

如果一位女生光靠外貌就讓男生長期熱血沸騰、熱戀滿分,能產生各種鬥志去面對社會的種種問題並給男生最大的撫慰,那當然是比較沒問題。

不過社會上較多的情況是:一位外貌不錯的女生因為內涵、言談沒什麼吸引人的地方,日常生活也就是自拍下午茶或站交叉、最後也僅能邁入普普的情侶或不順的婚姻。

而很多男人「不追求真愛、沒娶到最愛」,也絕對不會跟老婆坦誠。

沒有男人會跟老婆說她其實不是自己的最愛,因為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老婆只要我拿錢回家、給她個小孩,就能容忍我每天加班到很晚了,講什麼她也聽不懂啦,我自己的感受自己顧就好了啦!受不了我就會去外面放鬆啦~」男人們這樣想著。

而女生隨著出社會後就再也不相信什麼轟轟烈烈的愛這回事,並且有了小孩後就會展開為期30年以上的隱忍行動,老公做什麼都隨他吧,偶而吵吵架沒差,哪有什麼「真愛、最愛」這種東西存在,《鐵達尼號》那是給小朋友看的啦,咱們老夫老妻見多識廣鐵打的,哪還會感動什麼鬼,別講夢話了啦。


女生忍受老公明顯的謊言、

忍受老公把自己變成黃臉婆、

忍受老公數落自己、

忍受老公在外人面前不給自己台階下、

忍受老公的種種作為。

而男生越來越不知道人生還有什麼搞頭,變成神仙老人、變成惡鄰居、變成「不可能受人尊敬」的任何類型。

他們的小孩能不能擁有美好的感情或嶄新的人生純粹看自身造化,但這對怨偶還能做什麼你知道嗎?

就是「等死」而已。

通常婚姻裡的走向是男生主導(這是事實,並非性別歧視),女生多半只能接受或順從,因此男生若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方向不好或沒有誠實去娶自己最愛的人,那不論太太再怎麼努力做三餐、公開曬恩愛、稱讚老公,或把臉書貼滿佛家寓言或兩性文章都只會是枉然,因為在感情裡:


男生是否會成為好男人,取決於他所遇到的女生

所以,

找你最喜歡的人、認真思考你們想要過的生活、想像在一起很久後的模樣、然後再誠實問自己願不願意。


--

後記:

人的社會壓力會來自於外在、內在兩種層面。外在包括國家政策制度、資本社會必然導致的貧富差距、網路世代散播的主流生活方式等等,內在則包括自己的生活模式選擇、感情經營、自我實踐之類。

不喜歡的工作或不喜歡的伴侶都會讓自己產生壓力或痛苦,而且是長期的。

如果人活著只想要將就、如果我們人生只想追尋微量的愉悅滿足,那何不乾脆政府全面合法化安樂死,讓大家自由施打麻醉劑、躺在床上放鬆的睡去就好了,說不定還能做不少美夢,何必還要「清醒」呢?


「感情、婚姻」跟「求生、求職」不同。

很多安逸的人總想著:「為什麼遊民不去找工作呢?為什麼失業者不去超商打工呢?」等等狀況外的設想,但這些社會底層人的自身狀況其實受到非常多重的影響,並非自己寫個履歷就會被錄用,還牽涉到一大堆其他環節。

但感情並不是這樣啊!除非你是屬於一開始提到的「無意識婚姻」,在夢中被其他人握著手簽字的,否則你當然可以「思考」婚姻的本質、自身的需求,你連買個耳機或飲料都會看一下價錢或口味,那為什麼極其複雜的「結婚」卻不願意多想想呢?

社會陋習讓大家覺得結婚有「急迫性」、「炫耀性」、「長輩壓力」,所以很多人就草草結婚了。

主流教育則讓人們都從「結婚後才開始認知感情」到底是什麼,且多半是絕望或放棄,然後開始為了小孩隱忍幾十年,等到真的能理解我文章中想說的東西,可能都已經是五、六十歲後,甚至一輩子都難以誠實面對。



如果還能再選一次,你會選擇什麼?









Share This:    Facebook

12 則留言:

  1. 我是女生, 看完這篇文章竟然想離婚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啊啊啊,我看完這篇文章後也挺多感觸的~雖然明明是我寫的。

      未來的世界裡,人際的互動更容易連接與透明,過去我們想像兩個人在一起或分開,都覺得非常複雜或遙遠,彷彿做了一個決定後,就從此對方在美國,彼此老死不相往來了,但現在所有的社交網路,除非我們自己隱藏得極好,所有隱私都設定不公開,才會有那種「一分開就從此消失」的狀態,但如果一個人選擇這樣用社交網路,會在未來的世界被邊緣化。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部分切入去思考:不論兩個人在一起或分開,所帶來的影響,是不是還像我們腦海中想像的那樣?是不是還是一種無法選擇的方向?

      刪除
  2. 分析到拳拳到肉,很有共鳴,謝謝你^^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妙的形容詞~

      也感謝你的留言喔!

      刪除
  3. 開始看這裡的每一篇文章之後,有好多好多學習跟啟發歐!
    真的是深刻到位也很洞察!謝謝:)
    想看《幸福如果簡單》、《幸福的複雜》這兩篇可是頁面不存在了Q_Q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晚點找找,可能是裡面的內容已經過時或者想講的觀點太清淡,而我關閉了~
      晚點再來找找看有沒有什麼關鍵內容在裡面,感謝你。^^

      刪除
  4. 我是屬於有意識衝動型的婚姻、即使我意識到了、提出離婚、自家的媽媽與老公、婆婆竟然都一致的告訴我世界上的婚姻就是如此、要我去包容對方的脾氣......


    所以、我個人認為,世界上多數人結婚的模式可以追根究底到社會結果、社會文化,害人不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一般人都都覺得離婚這種事情很「麻煩」,
      因為結婚時建立了很多連結、宣告,如果真的要分開,
      大家想到也許某天要跟別人解釋、過年跟親友說明,就覺得很麻煩,
      會有一種令人無所適從的徬徨感,以及還要去區分各種事物的歸屬權。

      不過我想,依舊是要想一想「人生最想要的事情」是什麼。

      有一個目標或想做的事情,再以這個前提下去規劃各種方向,會比較有動力+比較踏實。

      因為人生不是只跟「婚姻」打交道,還有很多時間以及可以去安排的。

      身旁不乏一些人長期為情所困,但同時間卻沒有做任何其他事,就是一天接一天的過去,見見朋友、吃吃東西,
      等到再突然回首,又已經三十幾歲四十歲,想做什麼「複雜」的事情都不可能了,
      只能摸索一些很淺的興趣,比方畫一點不好看的油畫之類。

      那種看似「自己也有出路、有重心了」的表象,其實只是一個跟世界越來越脫節的狀態,
      而在這種狀態下所能遇到的其他人物、其他發展,都也會因此而不那麼「踏實」。

      簡單的說就是:
      我們大家都時間有限,
      我們大家也都為情所困過、
      都為世俗的人際關係傷腦筋過,

      但是在同樣的時間內,

      有些人只是純「傷感」,

      有些人只是純「煎熬」,

      有些人只是純「鬥爭」,

      卻也有些人跑去做了其他事,也許是工作發展、也許是興趣、也許是認識不同領域的人、也許是專研自己興趣,

      那等到這段時間過去,後者就能接軌去做「其他」的事情,而前者則只能過之前一模一樣的日子,很可惜。

      讓我想到一個朋友,隨著先生去國外旅居當家庭主婦,後來兩人關係鬧得不好,女生就自己跑去學德文、找工作、到處摸索,
      最後工作越換越好,認識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外國人介紹她各種新奇的生活、事物,她也交了新男友,過得開心。
      而她的前夫到底後來跟她關係如何、離婚與否、兩人家庭怎麼收尾,都不再是她的問題,因為她就跑去過自己的歐洲生活了。

      這或許是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屏除「她的婚姻問題」,她能跟我們聊的東西都更豐富,生活看起來更多采多姿,
      這些都是幾年前完全無法預料到的,因為過去她只是一個家庭主婦,在國外等老公下班,還語言不通~

      所以,社會的陋習一定會存在,但是我們身為單獨的個人,我們如果可能的話,
      或許可以想辦法鑽一個洞跑出去~

      希望妳未來能過關斬將、一路順風~

      刪除
  5. 感謝妳真摯的回覆,我會好好的鑽一個洞,發現40歲後的新世界,給我的孩子看!

    謝謝

    回覆刪除
  6. 我好像是那個例外?而且沒有戳到我痛腳。
    無意識或無自主婚姻+有意識但將就型婚姻+有意識且計劃型婚姻—→奉子成婚+男方想婚剛好遇到我。

    然後現在很多女生結到爛人會離婚的,誰要隱忍。
    可能我又是剛好那種會反轉選擇的小孩。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也有很多人沒有計劃+沒有特別想什麼,卻過得很快樂的,
      各種例外都非常非常多,不過我分類的主要是我當時寫文章時想要去講的,
      所以做了那些描述。

      現代有很多女生會離婚,但「此刻」11月30日,我身邊仍有人在隱忍的,
      可能是因為老公買了千萬以上的房子、可能因為老公有百萬以上的奧迪子、可能因為還生了女兒附帶一個兒子,
      種種的大小原因造成如果貿然離婚,所有人生道路都會崩塌,
      且「很多問題」沒有隱忍個二、三十年,人是不會掉淚的,
      而等到真的二、三十年後,他們也已經身體適應那樣的生活。

      這最可怕的在於,人的腦子其實是可以適應各種惡劣的情境的,
      所以在集中營、在北韓、在勞改、在監獄裡,都有很多人能活下來,
      但他們的思維會變得不太一樣,而這個部分,就不是大家原本渴望的了,

      雖然我每次想講的東西很多,但實在是不可能融到一篇文章裡去講完,
      所以就留給大家一點想像空間跟伏筆,
      當然,真正希望的也是,
      某些「徘徊在邊緣」或「差一步就跳到黃河」的人,要是看到了可以有一丁點的刺激物,
      也許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也說不定。

      就像很多研究表示,家境不太好的人常常未來表現得比家境好的人有更多發展,
      但並不是要我們大家通通都去把家產捐出、把炒房的行為結束,
      而是尋找「為什麼會有這種跟我們常理想像有點不太一樣的發展」存在?

      又或者換個角度想~

      最近大家都在吵兩性婚姻問題,但多數人從來沒想過「結婚」到底是幹嘛的~

      1. 民事財產分配.
      人類為了確立遺產歸屬,所以設立各種制度來決定誰能繼承。
      當然這比較不浪漫,而浪漫的在於:

      2. 過去男生可以三妻四妾+家裡女僕無數,那為什麼要設立一夫一妻?
      因為民初前後有國人到國外唸書,發現國外有一個華人沒有的東西,叫做LOVE,
      而驚覺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最後研究出來了,發現:

      在原本常態的世界中,男生想要幾個老婆就有幾個老婆、想要跟多少女生happy就可以跟多少女生happy,
      但是!
      居然有人發現!自己只會跟世界上的「這一個」女生,擁有最大的快樂、最大的滿足,
      且認定這絕對不可能改變~

      所以政府說:好!既然你這麼確定,那由政府「核發」一個認可,確定你們兩個是「在這世界上,彼此最渴望對方、最堅貞不移的一對」,你們要好好維持,做個榜樣讓其他追求真的人看看~

      如果不是需要這種極端的認可,那何必需要「婚姻制度」呢?兩個人住一起,也可以生小孩、吃東西約會、出國旅遊、上下班接送啊~何必非要卡一個「結婚」名義呢?

      所以我們知道了,結婚原本除了不浪漫的「財產分配」以外,還有一重「非常浪漫」的真愛認定。

      但在看看社會,隨便抓一百個路人來問:「你真的愛你老公?你真的愛你老婆?你真的愛你家庭?你沒有在胡鬧?麻煩請說實話。」

      相信答案就是令人跳腳的,所以最近這麼多「把婚姻當兒戲的人」在爭執誰該結婚、誰不該結婚,就變得很像是一場鬧劇。

      但前面說的那是理想狀態下,如果按照這種理想狀態,世界上結婚的人應該會砍個7~8成掉吧,但這樣就太嚴苛了,所以現在的婚姻,常常只是一個「名義」,而要用這個名義來確認兩個人的愛情濃不濃、堅貞與否、轟轟烈烈與否,都還是有很多疑慮的,所以多數仍然是跟愛情無關的,少數跟愛情有關、少數跟財產有關,剩下的就是一個樂趣,記得《侏羅紀公園》第一集裡的數學博士跟考古博士討論時,數學家他說:「我一直在尋找未來可以離婚的對象。」

      這就給現代婚姻一個很好的詮釋。

      (反轉選擇真的很棒!謝謝你的來訪~)

      感謝你的留言

      刪除
  7. 這一篇文章真的非常適合廣發傳單,貼在家家戶戶門口宣傳,婚姻關係真的不是只有傳宗接代=圓滿人生。

    回覆刪除

my instagram

搜尋網誌裡的:

Popular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