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咖啡,只有限制級的真相

2015-06-14

為了哪種理想而死


李敖在《中天青年論壇-李敖80演講大會》中講了一段話,他跟底下的學生、年輕聽眾說:


我勸你們,調查爸爸媽媽財產,看有多少錢可以給你們,調查清楚以後,你們跟爸爸媽媽商量:『不要等你們死後才給我,現在就給我啊~』,如果爸爸媽媽沒有錢怎麼辦?你就死心踏地地做『月光族』,死心踏地地過小日子、沒有錢,人生要看的這一點,去學釣魚、看破紅塵,過一個清淡的、寡欲的生活。




這段話前面是陳文茜在問李敖,大意是問「如何能像李敖一樣活得很開心、不讓時代壓迫、能靠自己闖蕩就足夠了?如何能做一個獨立思考者?」因為獨立思考的人要付出太大的代價,比方像李敖曾為了某些信念被抓去坐牢。

然後李敖回覆說他不鼓勵別人做「叛徒」(他想說的應該是叛逆者、反動者,而非不忠誠的背叛者),他說他認為那些烈士、特立獨行的人都是一些人世間的點綴、彗星(少數中的少數),比方文天祥,自己為了一個理想而被殺了,死在一個信仰裡面。

很多人就是為了一個信仰而活,而現在太平世界,大家既不能像李敖自己過去那樣,買房等漲價後大賺一筆,也無法強求像陳文茜擁有富裕家族的那種人生,因此年輕人沒有機會了,所以最好就是大家趕快去調查自己爸媽的財產,有錢的話,趕快現在就把資源給小孩運用,沒錢的話,小孩自己認命、過小確幸的生活即可。


不曉得台下父母聽到他這番言論會做何感想?


有錢的父母會不會覺得:「我成功做到讓小孩有機會可以闖蕩或不用憂愁現實壓力了!」

而沒錢的父母會不會覺得:「嗯,都是鬼話連篇。」

還是會覺得:「對!我也要讓小孩有更多資源在這社會上生存!趕快加緊努力再打拼一下!」


會嗎?

我們的人生時數有限,差別只在於「我們有沒有意識到」。

有意識到的人,會把所有時間投入到真正渴望付出的事物上,比方各種理想和抱負,也希望能讓自己的時間運用最大化。

沒有意識到的人則就是照料生活而已,比方:身體哪裡餓、就餵一餵;哪裡病痛、就治一治;哪裡無聊,就看一看電視或縱慾之類。

那麼,人們會為了哪些理想去付出呢?有哪些動力可以讓人至死不渝呢?

1. 創業的成就感。
2. 知識的正確性。
3. 全人類的福祉。
4. 親情。
5. 愛情。





1. 創業的成就感。

這包括創業當老闆、有自己的事業、作品,以及藝術家為了實現自己腦海中的曠世巨作而嘔心瀝血地作畫、寫書、創作都屬之。

因為這類成品完全來自於「靠自己組合了各種資源、材料,而推出世人讚賞的作品」,所以成就感是無可取代的。


如果今天蘋果公司跟你說:「蘋果決定頒發原廠證書給你,認證你也是蘋果電腦的創始人。」

請問你會有成就感嗎?

不會,因為你打從心裡就知道那些東西跟你毫無關聯,是假的,因此你不會開心,也不會想跟別人分享。

你會希望有自己產出的作品,而且是因為真的很特別、很有趣而讓大家認同,而不是自己沒事跑去跟無關的東西沾邊。

又或者,假設你推出很不起眼的作品,擺放在公共場合十年也沒人喜歡,那你可能也無法有多大滿足。

但當你成功推出讓大家喜歡的作品,你就會渴望更努力來讓這些成品越來越普及或進化,也因此這類老闆或創作者總是終生都投身於自己的創業當中,看著自己的公司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上圖是電影《獨家腥聞》(Nightcrawler, 2014),片中男主角傑克葛倫霍摸索出如何拍「聳動新聞攝影」來賺錢,當越來越得心應手,就越覺得自己這個事業將會非常有前景而無比投入。



而在電影《第六感生死緣》(Meet Joe Black, 1998)裡的安東尼奧.霍普金斯飾演一個媒體大亨,他成立了一個媒體帝國,所以他在片中闡述自己對創業公司的情感,也堅決不想把公司賣掉換一堆錢去退休享清福。





2. 知識的正確性。

這包括捨身取義的烈士、為宗教信仰而死的聖徒、為道德忠義而犧牲的諍臣、為民族理想而自殺攻擊的戰士、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拜把兄弟等等。

他們相信自己歸屬的那一套價值觀、知識體系是正確的,因此如果真的不能按照這些規範而走,那寧可死,也不要當一個思想偏差或將就苟活的人,更要靠犧牲自己來成就組織、告知後人,自己信仰的這些道理有多麼偉大,自己的所作所為有多麼光輝、正當。

不過知識的正確性主要是受限於教育的影響,就像各派別的伊斯蘭戰士都覺得自己信仰的是對的;剛果、烏干達的小孩也覺得拿步槍往對方的腦袋射擊沒什麼好猶豫的;甚至在台灣,年輕朋友號召「一起去KTV門口把不認識的陌生人打成重傷」也是重情義的表現。

電影《聖女貞德》(Joan of Arc, 2000)裡,蜜拉.喬娃維琦就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傳信者,堅決地要上戰場為法國作戰,視死如歸,但敵方英國同樣也相信自己才是上帝支持的一方,因此才會有這種「兩邊都認為自己是對的」的宗教戰爭存在。




3. 全人類的福祉。

這包括研發疫苗的醫生、避免核電廠燒燬的維修工人,以及彗星撞地球時要犧牲自爆的太空人等等。

上圖這是電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 1998),主角們要上太空去拯救人類,每個人也都充滿視死如歸的堅毅與勇氣。

這類屬於任務型的犧牲、對世人有益的研發,其實在某些時候也跟前面兩點有重疊,比方二次世界大戰有一位名叫史陶芬堡的德軍上校打算刺殺希特勒,後來計劃失敗,連帶一大票相關人士都要被判處死刑。

他可能是為了希望能讓德國人民免於無止盡戰鬥的犧牲,但其他夥伴可能是為了中止希特勒的獨裁政權或者希望能讓德國在戰後有更多其他的發展可能,每個人的出發點不盡相同。


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Valkyrie, 2008)就是在講這個故事,由湯姆.克魯斯飾演史陶芬堡上校。

這部片你直接看可能覺得還好,但當你稍微想一下,他們在一個「成功可能性極其渺小、被槍決可能性極大」的事件上,還願意冒生命危險去行動,那是太平時代崇尚個人主義的我們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4. 親情。

這包括為了親子、親人間的養育生計等等。

前面講的三種理想大家也許都只在電視、新聞上看過,現實中很難遇到,但我們周遭一定不乏「為了小孩」而努力打拼的父母。

許多父母可能學識不夠,可能自己過得很苦,但是他們都希望能給小孩較好的生活,並用自己認為的「好的方式」去教養小孩,而當小孩遇到大難題時,他們也會四處奔走希望能幫得上忙,而他們常常為了小孩能順利長大、受教育,種種的打拼方式也是令人心酸的。

但也有許多父母常常不擅長溝通,而導致小孩的語言能力不良,語言能力不良會導致思想不周全以及思想發展容易達到上限,最後可能會變成終生的代溝、親子互動冷漠等等的家庭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多數教育觀點都首重「語言能力」,因為如果小孩的思想有一天卡住後就停滯,那他就只能用此刻以前所學的知識、經驗來作為往後一輩子參考的範本了,而這會讓他在判斷世界事物上有所不慎周全。

他可能容易受到懶人包的影響、他可能會相信網路媒體上面的文章、他可能容易受到非黑即白的煽動、他可能不知道許多社會現象的背後其實都牽扯著更複雜的經濟糾結,而這些是無法從父母環境、或網路資訊上直接獲得的,必須要自己有學習的機會和解讀能力,甚至還需要不同領域的人脈見識,只是這些都非常容易在前期的人生道路上就通通錯開,而他們父母更不會理解為什麼自己小孩會變成這樣。





5. 愛情。

為愛情貢獻自己,包括「為愛走天涯、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對方而變成更好的人」等等。

如果你非常愛一個人,很渴望能跟對方在一起,那你可能要先變成一個「好到足以讓其他競爭對手」望其項背的人,然後你可能為了要給對方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在工作上打拼,甚至為了讓對方以你為傲,你可能會想完成更多作品、成就。

而如果有一天因外力因素,對方要去異地發展,你也可能追隨對方一起去,因為你的核心目標是「彼此在一起」,因此為了能在一起而衍生出來的各種行為、付出也就變成合理了。

不過對於男生來說,要觸動自己的愛情動力會隨著對象的吸引力而異,如果一個女生很好追,或者不是這男生最喜歡的對象,那男生可能就不會有這麼深刻的付出。


這跟創業或為了理想奉獻不太一樣。

創業,只要你沒有認真經營公司、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甚至錯失運氣,都有可能創業失敗。

又或者你沒有為自己的理念貢獻什麼以前、沒有讓旁人發現你看重的事物有多少價值以前,那些理念都無法在大家心中產生什麼漣漪。

就像法輪功的人天天去101大樓前面報到一樣,還要製作宣傳圖、錄廣播帶、表演功法給民眾觀看,如果他們沒有耗費這麼多的人生時間和高調的宣傳,請問他們受到的矚目會比那種「只要在家、月入二十萬」的網路宣言來得更廣為人知嗎?

當然不可能。

好歹就是要有一點爭議性作為或被其他人騷擾一番,才能把自己定位在受害者的位置。

可是許多婚姻、兩性相處都是在沒有多大負擔下就起跑了,或者對方沒有讓自己有多大感覺,因此所投入的心力也就有限。




好的,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每個人的生物本能、追求愉悅的背景是來自於《欲望決定論》,而促使每個人一生去執著與某個方向的動力來源除了文中提到的幾種主軸外,還有許多其他沒那麼壯烈的原因。

比方釘子戶,絕大多數「都更失敗」的會議裡都有那種「並非權益受損」也非「有不可抗拒理由」的釘子戶存在,他們就是想要反對或想要更多利益而一直耗,等到都更失敗,他們也不會特別開心,但是反對都更這件事給了他們一個生活目標,有敵人、有攻防,還有許多自己衍生出來的事情可以做。

又比方怨婦,幾乎全數的怨婦都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不敢離老公而去」,因為光想到自己要在社會上打拼、光想到自己永遠也買不起房子、光想到自己會是親友眼中的取笑對象,她們就覺得:「別想了!老公雖然對自己不好、不讓自己參與許多事情、在外人面前不給我台階下,但都沒關係!至少我可以自拍、可以不用上班、可以帶小孩。」

隨著小孩長大、親子關係變僵,小孩跟自己的緊密連結不再,又開始怨天尤人,覺得老公不好、小孩不好,等到有了媳婦,自己再升等變成壞婆婆

社會上存在這麼多讓你覺得「他們一輩子很窘迫」的人,都肇因於他們的動力來源過於偏差,否則如果一個人執著於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改善台灣市容環境、增加學齡孩童的國際視野等等,他會窮盡一生來當釘子戶嗎?

她們會把所有時間拿去跟老公擺臉色、冷戰、做不好吃的晚餐、等待不會回來的老公嗎?

當然不會。

但困難的就在於,社會上並沒有那麼多人屬於創業家性格、沒有那麼多人堅持高尚的理念、更別說還在意全人類的福祉,因此能「為了小孩、為了家庭」就是人生最大的動機了,但是如果小孩走偏呢?如果發現伴侶不討喜呢?

要知道,「教育思維」與「經營感情」極其困難!

雖然絕大多數小孩都可以正常長到國中階段,但是從中學開始,每個家庭的教育結果就要見真章了,很多父母為了升學、為了考試而跟小孩從此鬧翻,更多人因為小孩不受限制的野放、鋌而走險而讓家庭也慢慢滅亡。(請參閱:《快錢的迷失》《深愛就要有膽自殺》兩篇文章)

等到親子關係崩解後,父母就只能晚年在外面餐廳用餐時,看著別桌家庭和樂融融的聊天、分享趣聞,而自家吃飯就跟電影《飲食男女》裡面一樣沉悶,然後再幻想「等到自己快死的時候能跟小孩盡釋前嫌」,但這些都太不切實際了吧?

人生是該這樣胡鬧嗎?




讓我們再次仔細想想,每個人一生的時間都非常有限,能做的事情絕對比你想像的少得太多了。

那,

既然美國不是因為尋找了龍脈而讓歷代白宮裡的總統是全世界最有勢力的人、

既然歐巴馬不是因為非洲祖先葬在風水寶地而讓他能以有色人種身份當上美國總統、

既然美國沒有因為華盛頓紀念碑的超巨大方尖碑造型抵觸了風水禁忌而讓國家毀於一旦,

那我們難道還真的要繼續擁護陋習、恐懼走出自己的人生嗎?


雖然各種信念、動機、動力,都不盡然適用於每個人,但是我們總可以想想,如果人生真的要做些什麼、要留下些什麼,那好歹是對於其他人能有正面影響的作為吧?

給世人更好的作品、給小孩更快樂的成長、給伴侶更幸福的人生,都絕對好過於「生活在霉氣倉庫住宅裡哀怨一生」。

許多身旁的朋友、同學都漸漸結婚成家了,一些人的生活讓大家稱羨、一些人卻把我們小時候最討厭的老家陋習開始複製到自己家裡面了。

但不論你婚姻順利與否、或者屈於恐懼而說服自己停留、或者打算東山再起卻沒有頭緒,我們都要慎重的檢視兩個環節:


1. 能驅使你的動力到底是什麼?

2. 你能否認真解決遇到的問題?


文章最前面李敖所講的那段話,其實是只針對「順流這個大環境的人」去感慨,但要知道,任何時代都有挑戰大環境的創業家、特立獨行的人,這些人還是會努力力爭上游、殺出一條血路,只是這類人都有自己的觸發點、觸發物。

如果你的觸發點是擁有自己的事業,那你借錢、破產都會去創業;如果你的觸發點是小孩,那你當然會希望能幫小孩準備點積蓄、資源;如果你的觸發點是愛情,那你拼死拼活也要證明給對方看你是一個值得的人。

你必須「確立」能讓你整個人熱情觸發、動力湧起的核心主軸是什麼,因為唯有找到你自己的主軸,你才可能奉獻一切去打拼、去衝刺;如果一直為了你根本不可能有熱情的人生方向在往前走,那你也只是在等待奇蹟或者等別人叫暫停而已。


確立好方向主軸後,你再把途中遇到的問題、阻礙一一去解開。



創作、創業、給世人們好的影響,



而如果你也有喜歡的人,讓愛變成核融合!



--

封面圖是電影《X情人》(City of Angels, 1998),描述天使因為愛上一個女生,而決定拋開天堂的一切下凡到人間,這就是我們對愛情的憧憬。







Share This:    Facebook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搜尋網誌裡的:

Popular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