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日本的拱廊商店街「アーケード街」 Arcade 介紹

去過日本旅遊的人都會覺得:「這種有透明頂棚的商店街真方便!不論什麼天氣都不用擔心,可以遮風擋雨,要是台灣也有這種該多好呢!」(神戸元町商店街)

日本商店街都是在兩層樓高的地方搭上頂棚,因為視覺上看起來比較開闊,商家可以將二樓用做倉庫、辦公室,也可以在二樓外牆掛上招牌、掛布來宣傳活動,同時也讓空氣比較流通,如果遇到火災,熱煙上升後,不會馬上充滿整個行人空間。

像大分每年8月會舉辦七夕祭(大分七夕まつり),商店街裡會出現許多攤販賣燒烤食物,所以整條街煙霧瀰漫,那某些區段的拱廊就能滑動打開透氣通風。(若草通り商店街)

兩層樓的高度也能做成完整的店舖感,看上去就像在一般馬路上逛街。(Puma 店鋪 Q-side,ガレリア竹町)


特殊造型的門面也能放進去,這也是日本街景的一種趣味,不像台灣都要刻意走「文創風」才能裝點門面。(貸会議室 レンタルスペースジェム,神戸元町商店街)

而且白天既能有日光的明亮感,也不用擔心商品會被陽光直射而變質或變色。(くすり ニューダイコク薬店,粉浜駅前商店街)

文具店這樣展示也沒問題。(文栄堂文具店,粉浜駅前商店街)

服裝店、蔬果店也可以不用顧慮天候,非常方便(福嶋屋、なべじ蔬果店,黒門市場/黑門市場)

有去過歐洲的人可能會想:「日本這種造型跟歐洲的拱廊商店街很神似?」

沒錯!

日本的商店街就是歐洲所謂的拱廊商店街!

甚至連商店街的日文「アーケード街」也都是「拱廊街」英文Arcade的音譯!

Arcade就是「拱形支撐結構」的意思,在1799年,法國出現了「全景廊街」 Passage des Panoramas ,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廊商店街,裡面既有各種商店、咖啡店,又有玻璃天光,整體看起來乾淨明亮,因此馬上爆紅,成為中上階級逛街、約會的好去處,影響了歐洲其他地方也開始建造拱廊型的社交娛樂用商店街,英國倫敦就在1819年建造了伯靈頓拱廊街Burlington Arcade。

法文Passage是指通道/過道,而Passage Couvert就是有屋頂的通道,泛指法國的各種拱廊街。而到了英國用Arcade,意思是有拱頂的長廊,也變成後來英語世界稱呼拱廊街的主要名詞。


而比利時布魯塞爾在1847年建造了聖休伯特拱廊街 Galeries Royales Saint-Hubert(上圖),開始走高端路線,不論進駐的店舖,拱頂的樣式、兩側店舖的外牆造型都更精緻、古典風格,影響了1877年完工的義大利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以更寬闊、更華麗的造型,讓它被譽為拱廊商店街之王。

有去這些國家旅遊的人多半都會去逛,而這幾個詞Arcade、Galleria,也就變成拱廊商店街的同義詞,然後影響了日本商店街的名稱。

但日本最早被稱為商店街「アーケード街」的,卻不是上面這種拱廊型的樣式,而是類似台北晶華酒店地下一、二樓的精品街那種樣子,出現在東京的「帝國飯店」。

帝國飯店是1890年,為了讓日本有個體面接待外國旅客而建立的豪華飯店,三十年後,由於舊館不敷使用,帝國飯店請建築大師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設計新館,並於1923年完工,名為「萊特館」,但當時飯店不是上圖那種高樓大廈的模樣,而是下面這種樣子:

因為當時能給外國旅客購物的商店很少,各地的觀光產品可能也只是土產,所以帝國飯店希望能有一個高水準的購物區,能販售代表日本的商品,且外國旅客買回國也不會覺得丟臉,然後又能兼顧輕鬆逛街時的便利,所以在飯店內推出了室內型商店街,讓旅客即使不出飯店,也能享受購物。然後沿用歐洲風靡已久的Arcade一詞,命名為 The Imperial Hotel Arcade ,成為日本最早以「アーケード街」為名的商店街,不過,這裡卻並沒有拱廊造型的屋頂。

而是類似上圖晶華酒店的地下精品街的模樣,一個室內型態的購物街,有一間間的品牌商店。

日本真正有拱廊的商店街(アーケード商店街)是福岡縣北九州市小倉的「魚町銀天街」,這是日本第一條全覆蓋式的拱廊商店街。

因為從1906年(明治39年)開始,魚町這裡年年都會舉辦惠比壽慶典市集,成了知名的觀光活動,等到二戰結束以後,全國積極推動商業復甦,魚町的商家們從帝國飯店商店街得到靈感,發現歐洲所謂的「Arcade 拱頂」概念非常棒,可以讓顧客不用受風吹雨淋,也不會被天候影響祭典活動,於是就在1951年(昭和26年)集資自己蓋起拱廊!

結果政府單位以「在道路上蓋屋頂結構沒有先例」為由,而不允許他們繼續蓋,最後他們跑去東京的建設省申訴,死求活求,政府終於讓他們以「試驗」的名義蓋完,他們在街道上方架設了透明屋頂,突破了過往的購物環境及顧客體驗,成為新型態的便利象徵。

不過他們沒有命名為Arcade,而是取名為「魚町銀天街」,銀天街意思是「銀色天井閃耀的街道」,這種設計迅速引起其他地方的關注,於是從昭和3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各地相繼建造拱廊商店街,像北海道的狸小路商店街,就是在1958年(昭和33年)開始加裝拱廊頂的。

大家覺得有這種商店街,才是該地有現代化象徵,然後拱廊商店街也變成各地觀光景點。其中有些也取名為銀天街,但多數就直接用Arcade的音譯「アーケード街」了。

這是大分的「ガレリア竹町」商店街,是日本最寬的拱廊結構的商店街,但名字使用的是ガレリア,就是義大利文Galleria的音譯。

這是神戶的新開地商店街。

這是神戶的元町商店街。

這是大家最常去的大阪心齋橋筋商店街。

而出乎大家意料地,台灣其實也有這種商店街!

就是景美夜市商店街!通稱「景美夜市」,2009年由市府出資開工興建遮雨棚,從這裡入口進去有四個丁目(四段)。

不過台灣的傳統市場是「房子建築物的外面」再去擺設攤販,造成我們的拱頂也只有一層樓高,不像日本是兩層樓、歐洲是三層樓高。

由於這種做法等於是在馬路上直接搭立柱、搭頂棚鐵架,所以原本道路長什麼樣子,屋頂就必須沿著路線走,這種條件讓人很難去畫設計圖,建造難度也高,完工後也都是這種不規則的造型。

加上排水溝、建築物都是舊有的,還有各種生鮮、烹飪攤販,乾淨程度難以控管,所以後來其他地方就沒有跟進了。

不過台灣最早出現頂棚的商店街是華西街夜市,1987年由商家們集資興建的,看起來比較整齊。

這是日本大阪的粉浜駅前商店街,雖然是兩條小街道相交,但拱頂看上去依舊很整齊。

這是神戶的umie百貨公司,就是神戶塔摩天輪旁邊的建築物,是現代大型的拱頂造型。(神戸ハーバーランド KOBE HARBORLAND)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你的性感殺不死人

公園裡常常有許多媽媽或中年太太在跳土風舞或群舞,大陸稱為「廣場大媽」,有時候你會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某些太太們在跳一些動作的時候,非常的有自信,覺得自己在大眾面前呈現性感妖嬌的一面,很有成就感,扭的時候也特別用力。

屍速的電影工業

先交代一下前言,好看的電影主要有兩種方向:

如果能再選一次,你會選擇最愛嗎

大賣場裡,一位結婚多年的男人邊走邊看著前面的情侶,男生推著購物車,女生走在車子前面不時拿起各種商品,兩個人看了笑哈哈、親暱地分享覺得新鮮的事物。 「真無趣啊~」後面的男人心裡覺得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