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房價高低,不能用少數單一指標,而要用集體思維去看待,集體思維的特徵就是裡面包含大量「非理性、非文明」的行為取向,比方,大家都知道「不應該亂丟垃圾」,但亂丟垃圾一直都存在。而新加坡用重罰來阻止國民亂丟垃圾,卻仍有許多人偷偷亂丟垃圾。所以如果請你預測:
個人會不會亂丟垃圾?
VS
人們會不會亂丟垃圾?
那前者會是不確定的,後者卻是肯定的。
所以當你在閱讀時,請不要太糾結於現象的實證性,而是要感受現象的可能成因。
房價為什麼高?
台灣房價是已發展國家中最高之一,而工資卻是已發展國家中最低之一。關鍵評論網的《住不起的台灣:中》說到:
「台灣的建築成本比其他發達國家便宜兩到五倍,但台灣的房價卻是其他發達國家的兩到四倍。換言之,台灣的高房價,讓台灣的地產公司獲利數倍於其他發達國家。」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房價高並非成本造成,而是有三個關鍵原因:
1. 年增、實價
房子什麼都不做,就年年會漲價,這是一個「確定」的現象,而一個地方的成交價也會帶動旁邊新屋、老屋的價格,雖然旁邊老屋又破舊又沒電梯,而新屋也不一定有成交戶的軟硬體條件,大家卻都能一起「每年漲、隨著漲」。
這就像是一個高材生來應徵工作,他得到起薪五十萬,結果你們其他所有員工的月薪也自動調升到五十萬,但你們明明就沒有高材生的條件,為什麼也能漲薪呢?
理由稍後說明。
2. 罐頭理論
A有一個罐頭,A賣給B,B賣給C,C賣給D,每轉手一次,價格就增加一點,後來一直賣到K的時候,K把罐頭打開來要吃,卻發現罐頭已經壞掉了,於是就去找賣家質問,每個賣家只好又去找上一個賣家,最後找到A的時候,A說:「K怎麼這麼笨啊?這罐頭是拿來賣的,不是拿來吃的。」
罐頭從食物,異化成純交易物,是不是很奇怪?(注釋1:罐頭理論)
但房子也是如此,近十年買房變成潮流,很多人開始發現「買房不管怎麼樣都會漲。」明明是爛房子、老房子、問題房子,但就因為放久了就漲,於是人們紛紛進場、四處買房,但早在三十年前,投資房地產的人就已經用「罐頭理論」來描述這種「非常理漲價」的買賣現象。
當大家都想買、都相信會漲價,該東西就會漲價,這是各種投資的基本概念。
但每一年,大家都覺得「今年就是房價最高點了,不會再往上了」,卻都又繼續往上了。
奇怪啊,在人口不斷減少、地區人口外移、房子數量不斷增加、大家收入停滯、房價又不斷提高時,怎麼還會一直漲價呢?
舉個反例,現在社會上,願意做工的人數不斷減少,實際工人也不斷減少,需要工人的地方越來越多,但工資在過去二十年卻沒什麼變化,又怎麼會有這種事呢?
答案是:這個時空的遊戲規則剛好如此。
3. 遊戲規則
剛好在此刻的這個時空,房子,是被選上的漲價物品。
就像是西元1634年到1637年的時候,荷蘭人發現居然有一些鬱金香開花時,花瓣顏色特別不一樣!超美!於是有錢人紛紛搶購,導致鬱金香飆漲了幾年,飆到天價,史稱「鬱金香狂熱」。
但為什麼是鬱金香被搶購,而不是比方「白開水」呢?當時乾淨的水也很罕見,對身體也好,那為什麼沒有人炒作呢?
其實就只是我們地球這個時空沒有,說不定在另一個平行宇宙,16世紀的歐洲人都搶著研發過濾水的技術、有錢人紛紛出高價購買清水也不一定,史稱「清水狂熱」。
回到地球,等到1637年以後,大家突然又都不想要鬱金香了、不想買了、連便宜賣也沒人要了,為什麼呢?特種鬱金香不是依然美麗、依然稀有嗎?
怎麼可能「昨天大家都還要,今天大家都不要了」呢?
因為那就是所處時空的遊戲規則而已,就剛好那三、四年的集體思維,導出了這個現象,而也就像是你此刻所在的時空裡,台灣的房子非常高價,而日本、大陸房子已經跌價。
但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也許就變成日本民眾每天上網哭嚎說「為什麼日本每個地方房子都是貴到沒人買得起!」而台灣的人則都通通不想買房了。
所以,現在的遊戲規則就是「大家喜歡買房、房子年年漲、隨旁邊而漲,而薪資不漲」。
這種遊戲規則是存於集體思維的後台,你不能用合理與否去辯論,比方我覺得「沒電梯的漏水爛房子不該漲」,但其他人會跳出來說:「爛房子也能保值、也有抗通膨的效果、還有居住的價值、漏水也能租人。」等等一堆理由,所以爛房子會漲、還能漲到天價!
而你回顧一下之前很紅的NFT藝術幣,一開始人們說:「這是放在區塊鏈上無法仿冒的,因此可以擁有獨一無二的數位畫,而且這些畫還可以放在虛擬世界裡面欣賞,也可以轉賣給其他人,只要遇到好買家,就能賣出高價!絕對是未來的主流藝術!」
然後有人們花幾百萬、上千萬去購買,但就在某一天,所有人又都不想要了,沒有人在乎仿不仿冒、特不特別了;昨天還值幾百萬,今天已經乏人問津,為什麼呢?
因為在當時的遊戲規則之中,罐頭理論是成立的,就是:這樣東西會有人買,有許多種理由在背後支撐,所以沒問題。
市場上,許多商品賣的並不是本身的實用價值,而是賣一個「理由」,不過我們先看看為什麼有些東西能賣出高價。
高價品為什麼能高價?
通常人們願意買高價品有三個主要理由:會漲價、獨門技術、配得上身份。
a. 會漲價
有錢人願意買高價品,不論精品、藝術品、收藏品,最關鍵的理由是「認為以後會漲價」,然後某天可以轉手賺錢,而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喜歡那些東西。
只是說,為了要講出一個「未來能增值」的理由,所以他們都會去研究、剖析這些物品,越能鉅細靡遺地描述當中的各種細節、歷史來由,就越能讓這件物品聽起來很「超然」,這些理由就是遊戲裡的共識。
就像爛房子一定是強調附近的交通、風景、學區,而好房子則強調技術、材料、建築團隊之類。
你可以跳出來說這些理由都是唬爛,但沒人會理你,因為當下還是在那個遊戲場域當中。
b. 獨門技術
就是其他人做不出來的。比方精品、高科技、米其林主廚的烹飪都是屬於獨門商品,但前提是「你要能辨認得出來」,比方村上隆的印刷畫,真品跟仿品你能用肉眼分的出來嗎?鐵定不行,所以這些獨門商品要加上一個名牌、證書、限定款編號來證明「這真的是獨門商品喔!」。
但也有一些商品是有明顯的感受區別,比方名廚的手藝或經典家具的坐感,就是其他人照抄也做不出來的。
但並不是所有獨門商品都一定高價,比方蘋果發明了智慧手機,理論上它早期可以賣個一支五萬、十萬,也一定會有人買,但蘋果有這樣做嗎?
沒有,因為它中低價賣可以賣出更多、賺更多錢。
c. 配得上身份
很多人以為「有錢人一定要用某些東西才配得上身份」,這其實是最末端的理由,因為「配得上」這個概念,前提是要有比較對象,不論是跟別人比或跟自己比,所以只有當你想要去比來比去的時候,才會考慮配不配得上。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很多人開名車,因為覺得在外面有面子、內心很滿足。但台灣的億萬豪宅,九成九都是老派、不起眼的內裝,因為沒機會跟別人比,自己對住家也沒特別感觸,所以就簡單普通即可。
你的價值為什麼不高?
這樣我們就懂了,因為現在遊戲規則是「房子」主導,所以房仲有很高的利潤。但請問房仲的體力、勞力、用腦程度、工時長短,有超過絕大多數的行業嗎?沒有吧?那為什麼房仲佣金可以固定是房價6%呢?
而為什麼其他服務,比方室內設計師,接同樣一戶房屋的設計案,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房子、花好幾個月畫圖、監工、吸粉塵、被屋主折磨、還要預先墊付工資,卻不能領房價的6%呢?為什麼其他產業的薪資不能也「固定」起來呢?
按照台灣人的習性,理論上只可能給房仲一個案子3~5萬的佣金,但市場跟政府卻把他們的佣金成數給固定下來,憑什麼呢?
那再想想,當我們去買車、應徵員工時,只要車賣太貴或求職者開價太高,我們就不會選,而跑去找其他人。那為什麼很多房子開價莫名地高,大家卻「還是接受了呢?」為什麼不會想「我們全部人都不要跟他買,他就會降價!」呢?經濟學課程不就是這樣教我們的嗎?
因為如前面所說,此刻時空的遊戲規就是這樣,我們之所以花了一點篇幅來描述「特定時空的遊戲規則」這個概念,就是要告訴你,這種規則是「不合邏輯、不合理性」的,任何人講的美好理由都只是這個規則下的集體思維想像:大家希望有各種理由能支撐著房價。
我前幾天去看一個文山區的新建案,附近實價登錄約90萬,但這個新建案直接開價100萬以上,理由是「現在只是預售,不久後就會漲到這個價錢,所以請用之後的價格來購買。」
你覺得呢?
這就像是你跑去跟老闆說,你以後會是黃仁勳第二,請老闆下個月開始付你一千萬月薪一樣。你老闆鐵定不會理你,但!買屋的人卻會答應,這就是此刻社會的現況。
那房價有沒有可能降低?
當然有的,比方屋主降價或建商降價。夠簡單吧?
但為什麼沒有人這樣做?
因為在此刻的遊戲裡,你如果低於行情賣,會馬上被買走,而市場會繼續呈現高房價狀態。
而你如果發善心,一次便宜拋售十戶、二十戶,就會被投資客買走,馬上加價販售,只要比市價便宜就很好賣,也依然有賺頭。
所以業主們都寧可繼續「高高地賣」,以免自己吃虧。
也就是在這種遊戲規則底下,你單一脫序行為只會是某種例外,而影響不了其他人。但回顧鬱金香泡沫、葡式蛋塔泡沫、NFT泡沫、日本經濟泡沫,又都是真實存在的啊,怎麼樣能導致泡沫出現呢?
最近看到一個IG影片,是一個法國人在幫中國仿冒家具工廠推銷仿冒家具,他介紹說:「這些家具原本都非常高價,在歐洲至少100萬台幣起跳,但現在,你可以用更省錢的方式來完成你的夢想居家,快聯絡我吧。」
跟大家說明一下,這種仿冒家具不是賣給中低階層的民眾,因為普通人並不認識設計款家具,甚至會覺得形狀都很奇怪。再來就是普通人家裡不適合放這種東西,因為房子窄小,放一個特異造型的酷炫家具既不實用也不美觀。
所以這種高仿家具都是賣給「有錢人的」!
「等等!有錢人不是喜歡買真品嗎?不是有自我要求嗎?」有人驚訝地問。
我們再回到前面段落,看看有錢人買高價品是買什麼?
買的是「增值的理由」,再來才是獨門特色跟身份象徵,但問題在於:
過去的「高價理由」漸漸不成立了。
過去由於沒有網路,所以資訊不流通,大家品味也不流通,世界上經年累月才有了一些高端市場、上流品味圈子。而在那些精華地段的公寓裡,每個屋主都覺得自己混得不錯才能住進來,覺得自己跟鄰居都是社會上的高層、上等人之類。
問題是現在網路發達,台灣九成以上的有錢人過的生活,可能還沒有IG上面那些大陸千金過得好,那些亞洲二代小孩天天在全世界旅遊、在高級飯店裡穿梭,更別說歐洲的富家小孩早就一直都在各國探索獵奇秘境、嘗試各種極限運動、體驗世界盡頭的極端美景,而亞洲富豪即使有錢想去還不得其門而入。
於是許多小咖富豪漸漸發現,原來自己以為所在的「浮華世界、上流世界」只是小國寡民而已,那去花一百萬、兩百萬買個正品家具,又有誰會發現、誰會欣賞嗎?
其實許多歐美新貴跟富家小孩也發現,同樣一筆錢拿去吃喝玩樂,難道不比家裡放一個高價但沒人懂的家具來得過癮嗎?且這類經典款並沒有高價的最關鍵理由:增值。名牌家具放再久也不會增值,因為早已經是大量生產的消費產品而不是工藝精品,所以越來越多人不願意為其高價買單。
只是說,偶爾朋友來參觀或雜誌媒體要來採訪豪宅時,家裡也不能太過樸素,那有設計感外型跟精緻細節的高仿家具不正是完美的答案嗎?
請注意,這並不是說所有富人都會這樣選擇,只是說過去對於歐美人牢不可攻的版權意識、正品美感,已不再像過去那麼深植人心了。
同樣的,台灣建商多年來總是花高價佈置樣品屋的外型、排場、氣勢,然後再把建築外觀添加各種古典裝飾、崗石材料,都是想傳達「這就是我們高價的理由」。
而近年樣品屋更開始添加圖書館、美術館、咖啡廳、甚至文創百貨園區來吸引人氣,再利用人氣或藝術品來宣示:「這裡可不是普通的高價豪宅喔!這裡可是潮流的高價豪宅喔!」如上圖是吉祥道百貨,裡面有餐廳、咖啡廳、雜貨店,但其實整體是個樣品屋。(注釋2)
但民眾早已發現:史上所有樣品屋的外觀跟成屋都沒有任何關係。(比方上圖是友座臻璽的樣品屋,造型無比奇特)
而所有的宣傳費、特色展廳製作費,跟最後成屋建築外牆的裝飾造型、石材、雕花費用,通通都會由購屋者買單,那請問,購屋的民眾為什麼要替樣品屋的文創咖啡、文創百貨買單?又為什麼住宅外面一定要裝那些沒必要的裝飾雕花、古典石柱、磅秤屋頂?這些為什麼不能省下來退費給民眾?
再者,如果隔壁蓋了另一棟住宅,但沒有做文創咖啡樣品屋、沒有做石材雕花外牆,為什麼也能開同樣價格,甚至更高的價格?只因為是最新蓋的所以就能收更高的費用嗎?
答案:是的,只因為在它旁邊、只因為它更新,所以就能更高價。這就是此刻的遊戲規則。
「等等,按照這個現象,不就沒可能降價了嗎?」有人問。
按照集體思維跟買方思維,的確是沒可能,而且台灣人收入沒增加,會越來越難買房,或要越買越偏僻。
但按照賣方思維呢?
我們想一想,為什麼某些東西要賣高價?
不是「成本高」就是「想要利潤高」。
那如果成本不高,但又想要利潤高,怎麼做?
就是要「找理由說服買家」,去說自己的產品多麼好、多麼高級。
但這種做法有個問題,就是「隨著價格越高,銷售速度會越慢」,所以現實中常常有個現象,就是一個服裝品牌推出後,努力塑造了高級形象,然後過一段時間就偷偷開始釋出中價產品,然後再釋出低價產品,最後鋪貨到好市多等大賣場。
但因為民眾覺得:「居然能用中低價買高價品!撿到便宜了!」所以就搶購,而這些商品成本很低,所以就進入「中等利潤多銷」的狀態。(注釋3:平價植牙)
同樣的,我身為建商,要花錢蓋奢華的樣品屋、蓋文創店、蓋咖啡美術館,還要請高挑的代銷人員、吧台人員,還要請美編跟設計師畫無數的3D圖、平面圖、空拍圖、彩圖動畫、模擬影片,還要砸廣告費到各個媒體、辦文藝活動、在信義區做大型掛報、帷幕,還要聯名國際建築師、插畫家、藝人代言。還要在建築物外面做花崗岩、鋼架帷幕、磅秤屋頂、日式家徽、希臘神殿圓柱、巴洛克石雕,等等的!
而這一整套只是為了讓民眾多掏一點錢的「理由」,事後卻沒有任何一戶屋主會記得這些,那請問,我有必要做嗎?
我為什麼不直接蓋最簡單造型的房子,使用最少的材料種類,就像是「台北時代寓所」那樣方方正正。(如下圖)
然後我只要比旁邊建案實價便宜一點即可!其他什麼樣品屋、宣傳、3D圖我通通不做,就這麼簡單!
我外型好看,售價又比其他人便宜,根本不用宣傳,我銷售速度就會是全台灣最快!
雖然每戶好像少賺了幾百萬,但我不用做任何宣傳花招、不用請任何吧台小姐、不用任何廣告費、不用多花時間去找特殊裝飾材料、不用請人畫複雜的外觀CAD圖、不用長時間地慢銷,我省下的建造時間跟費用都可以大幅降低我的成本,何樂而不為呢?
沒錯,我會面臨前面說到的:「只要低價賣,就會瞬間被買光。」
但我可以馬上複製這個模式到我所有的建案上面啊!當其他同行還在花三個月蓋樣品屋、畫精美的示意圖、構思外觀要用什麼白癡跳色材料時,我早已一棟又一棟地完銷了。
這就是身為建商的藍海,在還沒有其他人採用之前,最先操作的人可以享受快速銷售的紅利。
這也就是房價可能降低的理由。
台灣房市現象:
1. 台灣的絕大多數的建築師,不會蓋好看的房子。
雖然每個建築人士都看過國外大師的作品,但由於不好看房子的「醜感」深植人心,所以當這些人開始畫設計圖的時候,就會把曾看到的陋習元素都用進去,造成台灣建築都有超混亂的外觀線條跟沒必要的跳色。
請參考《台灣公寓》相簿,裡面有豐富照片,都我拍的,哈。台灣的建築擺脫不了混亂的外觀,簡單說就是,不會打扮的人跑去買了一堆亮片、蕾絲、緞帶,然後通通往身上套,覺得「這麼複雜的搭配一定好看!」,只是一場誤會。
可以繼續參考《日本公寓》、《荷蘭公寓》比較,或請參閱經典文章《你的市容別想好看》一文。
2. 台灣房子的周邊裝飾,由購屋者買單。
把台灣住宅跟歐美現代公寓放在一起盲測比較,可能所有人都會覺得國外住宅比較好看,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國外的住宅「外型簡單」。
而實際上,住宅也的確沒有必要蓋得很複雜,因為「沒必要」,路人跟屋主都不會覺得好看,但你放眼望去台灣的多數住宅,幾乎外面都有多餘的大型裝飾物,也許是交錯的水泥柱、也許是巨大的鋼架柵欄、或沒來由的各種紋飾、雕花,這些東西都沒必要且增加成本且增加醜感。
這種複雜的外觀,就是大家過去嘲笑香港密集住宅的原因,看起來既壓迫又混亂,但台灣也不斷在複製這些元素。
你發問卷去問全台灣每一個人,願不願自己多花幾百萬來買這些造型裝飾啊!
絕對一個都沒有!
那為什麼又要做那些東西呢?蓋簡簡單單的房子不好嗎?難道還怕賣不出去嗎?
如果房子造型簡單又低價,是百分之百賣得出去,而且連有錢人都會點頭稱讚的。
因為「房子的裝飾外型」已經先於「高房價」漸漸脫離遊戲規則,民眾如果能選的話,絕對不會想為那些裝飾物買單,任何一個建商如果願意先跳出來蓋極簡造型的住宅,他就會優先嚐到這個紅利。
--
注釋1:
罐頭理論,由彭懷恩教授所提出,他長年運用此理論在台灣房市進出,後被媒體賦予「房地產達人」的稱號。
注釋2:
「吉祥道」是建案「吉祥.如藝」的文創樣品屋,結合了文創商店跟小吃,販售著超高單價的小坪數住宅,預計有469戶,算是超大社區,可以參考《吉祥道樣品屋》相簿。
注釋3:
平價植牙,過去植牙一顆7~10萬不等,但最近一個月出現許多牙醫廣告,主打37000植牙。表示什麼?
表示原本植牙的利潤也是行業「固定住」的,你要植牙,就是要付這麼多費用,沒有醫生會便宜幫你做,但現在,漸漸有人決定降價來多銷,那你們大家也可以期待會不會有建商願意這樣做。後記:
十幾年前,網誌裡的文章「房價宇宙」系列就已經對超高房價感到無奈,但沒想到當時批判的高房價,現在來看居然是一直以來的最低價。
而年輕時,也很希望能蓋簡單平價的房子給朋友們居住,但後來發現這個夢想不容於此刻的時空規則。身旁不乏許多女生朋友嫁入建商或生在建商,但因為她們就是此刻時空的人們,所以並不認為這個現象有什麼問題,無法成為有效的助力。
而房價有沒有「必要」這麼高呢?
房價是「可以」這麼高,但有絕對的必要性嗎?
當然是沒有,因為你已經知道,任何有房的人都是什麼都不做,幾年後就莫名身價增值了,也就是其他的民眾拼命賺、拼命存更多錢,也只是往這個「增值泡沫」裡面丟而已。
所以即便真的出現文中講的那種情況,某個人願意降價出售,也只會有少少幾個人能受惠而已。
大家辛苦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