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咖啡,只有限制級的真相

2015-02-02

能否扭轉思維


人的思維會由「家庭教育、環境氣氛、自我吸收、自我思考」建構而成,但為什麼即使受到一樣的教育、在同樣環境下長大的小朋友也有相當大差異呢?

因為每個人的腦子並不是由「一模一樣、乾乾淨淨、順序式的細胞排列」組成。


想像一下,你從家裡隨意拿二十個杯子,我也從家裡拿二十個杯子,有沒有灰塵或有沒有使用過都沒關係,然後我們各自拿乾淨的水倒入第一個杯子,裝滿後再用這杯子裡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再從這一個杯子倒入下一杯,把每一個杯子都裝滿一次。

請問最後我們兩個人的那杯水乾淨程度會一樣嗎?內容物雜質會一樣嗎?


絕對不會,這就是「人與人思維不同」的概念。


因為一個思維在產生的時候,經過了你腦中不同的區塊,會混入各種記憶與想法來詮釋,最後即便是在講同一件事,每個人能得出的思維結果也不一樣。

假設你的學識淵博,你當然可以參照無數的資料或用更邏輯的方式來想事情;如果你教育程度低或想法有限,那就很容易得出比較直線條的結論。

每個人腦中出現一個想法時,都會瞬間經歷過一整套自己的脈絡,不論你自己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腦部運作除了經過的區塊每個人會有不同以外,還有經過的順序差異,不過這些涉及太多專業領域,我們只要想像思維是透過這一連串在腦海中的流動運作而產生的)


只是我們思考並不只是像「水經歷過了二十個杯子」那樣簡單,而是透過更多的想法與更複雜的生理區塊運作交互產生,也就是每個人因為腦子本身的體質差異,有些人可能就是無法去想到其他人所想的東西,或有些人在控制自己行為時會產生非預期的結果。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當你面對面跟一個朋友說:「你被別人騙了!快醒醒啊!」

但他就是無法理解,彷彿你剛剛講的話被消音了一樣。因為他可能就是「無法用你的方式去想事情」,也可能是「他腦子有部分受損」,不過通常前者的可能性比較大。

大家有寫網頁或寫程式的經驗嗎?寫這些語法或程式時需要用一大堆複雜的字母、符號,但常常只要你在當中少寫一個字,某個功能就完全沒用了,或者某些指令順序寫錯,最後出來的功能也會不一樣。

人的腦子就像這樣,當另一個人的腦中少了你的經驗、資訊、想法,以及「思維的順序、複雜性」時,他的觀點就會跟你不一樣或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而人的身體活動跟腦部運作有直接關聯,每個動作都是做越多次,身體的直覺反應程度越強,就像剛學開車的人會雙手抓緊方向盤,每一秒都很謹慎、很專注每一個駕駛操作,但是開車久的人多半可以邊單手開車邊做白日夢。


為什麼「讓大家討厭的人」都會一直討厭下去?他們怎麼都不會發現自己很討厭?有兩個主要原因:


1. 同理心差異。

也就是「他並不覺得自己非常討人厭」。

他腦子裡面每一個思維出現,就是他腦海整個脈絡所產出的結果,但這當中並不會多一個「我這樣做『其他人的感受是什麼?』」這樣的反思,因此他就直接去「做了、講了」。

不過如果他可以想到「我現在是要做讓人討厭的事、還是讓人喜歡的事呢?」那就是所謂的「心機重」或「舉止得體」,這並不算壞事,而是社會化的判斷,就像多數上班族明明都不喜歡燙衣服,卻還是會把襯衫燙好才穿,可是卻也有少數上班族壓根不覺得穿皺襯衫有什麼不妥的。

同理心不足的負面行為常見的還包括:


講話異常大嗓門。
髒話黃腔不離口。
喜歡大男人主義。
隨時面部表情很糟。
音樂放很大聲。

等等的很多種。

講話很大聲、很多髒字這很好理解,而大男人主義其實也是,只要問大男人主義的男生,問他:「願不願意角色跟女生互換?」就能知道。

他難道會願意每天被女友數落、被女友強迫決定去哪裡、吃什麼、做什麼,或需要隨時報備自己行蹤,且女友上酒店或找樂子他也只能乖乖不過問嗎?當然不可能。

不過一般大男人的男生交的女友,「多半」是願意接受男生這樣對待自己的,或覺得這樣的男生比較靠的住,所以我們也就不予置評,反正自己的黃蓮自己吃。

「隨時面部表情很糟」的人則是沒想過「自己的表情在其他人心中是什麼觀感」,總不可能是他家沒鏡子吧!所以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表情讓其他人覺得他很淒苦或很害怕,那他應該會想要調整一下,除非他覺得「我表情怎樣沒差啊!」那我們也沒辦法。

「音樂放很大聲」的人有可能是他沒想到別人覺得很吵,也有可能是他想要讓大家都感受他的音樂有多好聽。

不過因為音樂在越遠的距離聽,部分音頻會變弱而不再能聽到「完整的歌」,所以大家每次在街頭聽到別人汽車傳來很大聲的音樂多半都只有「咚、咚、咚、咚」這樣的鼓點聲,而聽不出來他們到底在聽什麼,除非你剛好在他車窗旁邊。

還有許多其他的例子,大家可能想一想就會發現,不過為什麼當你去跟他們反應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還是我行我素呢?


2. 人的思維很難瞬間扭轉。

因為他們的「討厭思維」多半連結到他這一生各個層面的想法、記憶、反應,你要他去理解那些他習以為常的行為是錯的,就像是要他「自我否定整個人生」一樣,他要麻是聽不懂、要麻是開始跟你吵架。

惡鄰居、頑固的父母、討厭的主管、糟糕的伴侶」等等的這些人,如果你有跟他們吵架過的經驗就知道,不論你曉以大義、理性分析、提出證據、甚至請其他公正人士站台一同勸說,絕對都:


絲.毫.沒.有.一.點.用.處。


因為這些人就是用他那一套思維活到現在的,他們怎麼可能會認為有錯?

他們覺得:「我工作也有了、主管也當了、小孩也生了、房子也買了,世面也見過了,我哪裡有錯?你說啊!」

是的,說什麼都沒有用,而苦的就是他們身旁的人。

遇到惡鄰居是住家買屋最害怕的事,遇到冥頑的父母是有才華的小孩最慘的遭遇,遇到討厭的主管或糟糕的伴侶請找到機會就閃吧。

你不太可能跟飆車族講說:「不要飆車了!」他們就停止飆車,你當然也不可能跟一個男人講說:「不要再糟糕下去了!」他就停止糟糕,思維除非受到極大的衝擊,否則幾乎是不太可能改變的,而這種思維的僵化多半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嚴重。


而一個人的思維要受到極大的衝擊通常是「自己信仰的價值觀被破壞了」,比方:


1. 蒙受重大損失。

如果一個人因為自己的行為而蒙受重大損失,不論是財產上或者在乎的人受損,他都有可能因為傷痛而後悔或重新檢視自己的行為。


2. 公開被眾人評論。

常常新聞裡有一些惹事的人,一開始氣焰很盛、囂張不認錯、翻了個白眼,但在被大眾公開討伐之後,就紛紛出來道歉了,因為他沒想到「自己原本那一套行為在其他人眼中是什麼樣子」。

這有一個很有名的寓言故事,叫做《周處除三害》,古人周處本性頑劣,在村裡到處惹事生非,別人不堪其擾而跟他說:「世界上有三大害人的怪物,你這麼孔武有力就去幹掉牠們吧」。


周處囂張的去殺了前兩害物,回來問:「第三害在哪?」


對方回答:第三害就是你!


周處才明白自己原來在大家心目中是一個糟糕的人,不但過去毫無建樹還造成大家困擾,內心受創於是痛改前非,成為一個正當的人。

這個故事我很喜歡引用,因為我們人生在世,有誰能不犯錯?有時候你不小心犯了大錯或講錯話後讓別人討厭了,你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當下你會真的很希望有個機會可以扭轉過去、收回自己的言行,但這樣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因此寧可平時「多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比較好。


3. 被重視的人否定。

如果你是一個男生,當你最喜歡的女生跟你說:「你錯了!你某些地方很有問題!」你就有可能去改變。


「不對啊,有些男生就不會因此改變耶。」你問。


是的,因為有可能這個女生的「重要性」在這男生的心裡沒這麼大,或者男生的自我要求沒這麼高。

比方這個男生是媽寶,那媽媽就會比女友或老婆重要。或這女生不是男生的最愛、或這男生不特別需要這個女生,那她講話的分量就很小。

如果男生無比喜歡這個女生,失去她就會心痛的要死,那女生只要稍微露出一點點「你不改?那我就走」的態度,這男生多半會馬上改,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男生因為遇到某個女生之後就變成「好男人」了。

但社會上比較常見的情況是:男生因為沒跟自己最喜歡的人在一起,或發現不管自己做得再糟糕,「老婆都不會不見!」而就繼續我行我素地逍遙下去了。

不過請注意!「被自己重視的人否定」之所以有很大的思維衝擊,原因在於有「當事人認為自己需要跟對方長期的綁定在一起」這樣的關係。

之前提過,愛情的定義是:遇到一個可以瞬間觸動自己對於未來想像的對象

也就是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腦海中的想像力正瞬間構思各種美好的畫面,且畫面中都有這個對象存在。你想著「要是能約到對方出來該多好、要是能凝望著對方的臉龐該多好、要是能一起站在漂亮的風景下、牽著手看夕陽該多浪漫啊~」

你不斷地想,想像力給自己的愉悅感越來越大,等到真的交往後,你腦海中對於未來的畫面開始越來越確定,你「認知」到這一切的美好計劃都「一定會發生」:對方一定會跟你約會、一定會一起吃飯、一定會一起結婚、一起住在一起、一起有一個家。整個人生方向漸漸都設想好了。


這就是為什麼失戀時讓人無比難受,因為你腦海中認定的一切美好都被腰斬了!

你連明天醒來後的任何活動該如何繼續都不知道:對方不接你電話了、中飯要一個人吃了、整天要一個人過了,甚至,不論你再怎麼想念對方,這種想念也變成一場空了!腦海中的未來瞬間崩解,讓人痛不欲生!

有些人在感情中受到這種「可能會失去對方的隱憂」時,會不斷要求自己去改變,但也有些人不會,因此被甩了以後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不過除了感情,家庭關係也會造成這種影響,小孩對於父母的依賴就是建立在:「我如果不跟父母在一起,我還能去哪裡呢?」

所以小孩會很聽父母的話,即便在自己漸漸懂事以後,開始認知到父母的要求好像是不太對或不太好的,也會努力去迎合。比方不擅長唸書的小孩被父母要求一定要唸醫學院、唸碩士或走某些產業方向,這些小孩腦海中絕對不會出現「我要自己搬出去住、投靠朋友、白手起家,闖蕩出一番天下!」的念頭,所以被動地去聽從父母安排的一切,他們到了成年後可能還在做「希望讓父母開心」的舉動,即便那些都不是他們真正想做的。不過這種人生想要順遂,著實碰運氣的成分居多。


我們有沒有可能自我覺醒?

我們是否被動地受了許多負面影響?


很多女生朋友訴苦說自己所嫁非人,不論是大男人主義、伴侶壞習慣很多、伴侶不認為自己有問題、不願意好好溝通等等。通常要不是「男生思維有誤」就是「男生思維僵化」,絕大多數也跟成長環境有關。很多問題放在別的情侶身上就是幾分鐘討論完的事,在這裡就變成驚天動地的決裂因子。

也有很多小孩活在糟糕的家庭氣氛裡,他們每每會做的事情就是對人生「擺爛」,不太可能家庭教育極為偏差的環境下小孩卻非常優秀,反而多半是課業成績低落、無法培養興趣、專注力不夠或對人生感到茫然,甚至極為叛逆等等,因為他們無法「想像到」要怎麼樣人生才會好一點,但問題其實是在父母身上。

那到底有沒有可能讓這些糟糕的男方「頓悟」呢?這些男人知不知道自己的另一半正在傷心難過呢?或者有沒有可能去改變他們呢?

這牽扯到兩個層面:


1. 思維能否受到衝擊。

上面提到的那些方式是一種可能性,或者要伴侶兩人一起去找醫生咨詢,問題是台灣人很少這樣做,因為一般人都覺得「這是彼此的事情啦,找別人有什麼用?」或者「這種家務事還能看醫生啊?」

所以有問題的一方要受到衝擊或改變的可能性很低,多半是一輩子就這樣過下去了,然後至少毀掉兩個家庭,因為小孩會模仿原生家庭或受影響,往後自己成家很可能會把負面習性帶過去。


2. 環境需求。

如果你不是要成就什麼大事業,那一般常見的個人缺陷「似乎」影響不大。

比方你「不疼老婆、不會教小孩、讓家裡氣氛很糟、講話很沒內容」會影響到你日常工作嗎?

很可能不會,甚至很多產業或應酬場合還非得要有點大男人主義、講話江湖味或很敢玩才吃得開,因此對於多數男生來說,「並沒有」非要去改變什麼的必要性。

雖然要讓一個人自我覺醒非常非常困難,但你想去影響對方,這當然是有可能辦到,不過要花費的心力與資源非同小可。如果你認定了對方就是你的唯一,你可以努力去嘗試,畢竟真的成功了對你們也有幫助。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你處在「別人的謬誤思維」或偏差教育下而活得很不開心,請記住:這樣的情形在世界上很常見,你可以大膽的去「否定」掉那些錯誤的教育、錯誤的人生思維,而且因為你看過那些糟糕的榜樣,所以你更可以去避免重蹈覆轍,把自己的人生掌握住!




--

封面圖是《史密斯任務》(MRr & Mrs Smith, 2005),跟內文主題沒什麼關聯,但因為是一個夫婦形象,所以好像又有一點關聯。












Share This:    Facebook

2 則留言:

  1. 本文的 標題是 能否扭轉思維, 我看完了,很棒,但我沒看到,how? 有點可惜。

    回覆刪除
  2. Mavis,這篇文章我在寫的時候,可能腦中一直已經想好「就是要經歷過一定程度的痛苦+決定跳開原本狀態,才能扭轉思維」,於是我最後寫完後,「以為」我已經也講出來了,但我回去重新看一次,發現,好像的確「沒有清楚寫出」,而是寫了當時的心情情緒。
    我之後再來改這一篇,但我先回覆妳,能否扭轉思維的關鍵就是「原本的生活處境」是否受到「衝擊」,同時!有某個不論是外力或自己頓悟,讓自己發現:NO!原來的模式真的不堪用了,我必須要跳開了~
    這種時候才「有可能」去扭轉思維,但是很難達到的原因是:
    1. 一個人的自省能力,極為有限,即使是非常聰明的人,自省的時候,也都會盡量避免大的「改變」。
    2. 不靠自省,就要靠某個「影響力很大的外人或外部力量」,通常是某個外人,這個人為了某種原因,而拼命想要改造這個人、想要救起這個人,但通常連父母都很難做到。
    可是如果有這樣的機緣,大規模的思維扭轉是有可能達到的。(感謝妳的留言)

    順便宣傳一下,我在週四(04/20),在台北,會有一個首次線下活動,如果閣下有興趣的話,可以賞光看看。因為這是個人主辦+很臨時舉辦的活動,所以現在正在做最後的宣傳,這個網址是活動平台的網址,或者可以看《華華咖啡廳》最新的那篇文章有一些相關訊息。我是最後關頭,來用這樣的方式宣傳,未來也不會再有了。

    https://www.accupass.com/go/HyattPan1

    回覆刪除

my instagram

搜尋網誌裡的:

Popular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