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咖啡,只有限制級的真相

2015-11-17

偽事件與偽命題



「故事」與「歷史、新聞」嚴格說來是不一樣的,故事不論有沒有借用真實人物或背景,主要是杜撰出來的劇情,而歷史、新聞則需要有證據佐證才能被認可。

有一個確定的現象是:


在台灣,如果你沒有學過新聞學或念過大傳科系,你可能不會知道所謂的「新聞原則」是怎麼回事,那些什麼客觀、中立、獨立、追求真相之類的玩意兒,聽起來好像頗自命清高不是?


新聞報導是什麼?

簡單來說,新聞報導的原則就是要確保你在看新聞時,能儘量看到一件事情的概要,看完後你也就「知道有這件事情的發生」。

比方某處發生火災,你看完新聞後應該可以知道「今天某個地方發生火災了,損傷大概如何、起火原因大概是什麼。」

我們看新聞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知曉一件不常見的事件」,然後可以判斷世界的概況。

那如果記者報導時加油添醋呢?

比方看到一個捷運上的年輕人坐在博愛座上,旁邊還站著一位老人,記者就下標題《世風日下,年輕人真無愛心》,然後開始敘述老人站著多累,年輕人坐著有多爽、同時年輕人心中還充滿著不屑,因為他把眼睛閉上睡覺。

這樣的新聞能造成大眾的「認知偏誤」,讓人們覺得:「這款年輕人不學好啦!父母沒有教好啦!老師領乾薪都冗員啦!國家沒有競爭力啦!」等等的觀感,嚴重一點的話,網友還會人肉搜索,開始進行類似紅衛兵的道德鬥爭。


但事實的真相可能是:

- 年輕人先睡著,沒看到旁邊有老人。

- 年輕人很疲累,需要休息。

- 年輕人街頭火拼中彈,正要搭捷運去台大醫院,無力起身讓座。

- 年輕人翻遍法律條文,找不到任何一條法律說「博愛座不允許年輕人坐」。


所以,不論從任何觀點來看,記者並沒有理由要去「報導」這樣一件新聞,因為這則報導對你在「了解這個世界概況上沒有任何幫助」,除非記者去:


1. 訪問這年輕人不讓座的原因。

2. 訪問這老先生的實際體力狀況,以及確認老先生是真的老人,而不是由別的年輕人化妝去參加萬聖節派對的。

3. 提供博愛座相關的法律條文給民眾參考。

4. 別放入個人情緒。

要做到這幾點,才算完成一則「小新聞」。


你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哇靠!太費事了啊~新聞有這麼難搞嗎?」


恭喜你!

正式完成「非科班出身的記者申請認證」!


是的,許多記者就是「非科班出身」,所以腦海中並沒有覺得幫新聞加油添醋或「內容沒有參考價值」有什麼了不起的。

主管讓他們報導、每天有數量壓力,加上自己覺得「應該要簡單地搞定新聞」,所以就去杜撰故事或亂抄網路謠言或加入情緒性結論來吸引觀眾,也就導致新聞跟實際發生的事件有所出入;當然有很大的一個環境因素是那些媒體也認可這樣的新聞,因此再往上追究,那類媒體公司也是不恰當的。


好的,那這些不太OK的新聞會有什麼影響呢?


答案是:讓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錯誤。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偽事件、偽命題。


偽事件。

偽事件是:杜撰或偽造的事件。


偽事件的作用:

1. 為了引導出某個結論。


2. 誤導參考基準點。

3. 給予錯誤的資訊。


1. 為了引導出某個結論。

這是網友常用的寫作手法,比方假設一位網友要拐彎稱讚自己很有愛心、很有正義感,他可能會寫一篇記事說:「自己在便當店看到外勞被店家欺負,於是自己挺身而出,講了一番華麗的道理指責便當店老闆,最後老闆慚愧低頭、在場用餐的上班族紛紛鼓掌、旁邊小朋友獻上花圈」之類。

那種:


「我曾跟朋友講過...」

「我曾跟我的學生講過...」

「我曾跟演講的聽眾講過...」

等等的筆法,多半是不好意思直接講:


我超有愛心!

我超有正義!

我超有遠見!

我是超人!


所以鋪陳一個事件來讓大家覺得:「噢~原來是在這樣的情境下,你的才能有了發揮的機會啊!」、「不得了啊,你真的是人中龍鳳啊!」等等的。


2. 誤導參考基準點。

一般大眾的參考基準點是:

a. 跟隨名人走。


b. 跟隨人多的方向走。

c. 跟隨新聞走。


要讓你相信某個事件,最好的方式就是套用「名人這樣說...」、「大家都這樣說...」、「新聞報導說...」等等的模式。

我說:「《星際大戰》很有趣!」你可能不信,但如果寫:「李嘉誠表示《星際大戰》是他創業的遠因」或「郭台銘表示黑武士是自己最崇拜的偶像經理人」,你大概就會跑去看了。

因為你會在心中設立了一個基準點,覺得:「如果李嘉誠這麼大咖的人物都看這部片,那我看看應該也能獲得一點收獲吧?」「如果郭台銘都講出了這些奇怪的人名,那我記起來應該也算增長知識吧?」


這也就是「代言」的功效。


很多明星也許跟他代言的商品毫無直接關聯,但我們潛意識會覺得:「這個人能用我們都不瞭解的方式成名,表示他的總體能力高出於我們,因此他所介紹的東西,一定也用他那種莫名的能力認證過,所以我們可以相信!」

請注意,這種影響是發生在「潛意識」的,除非你本身理智就能區分那些名人的真材實料為何,否則你很難去拒絕相信這些人所代言的東西,而一般人當然是從沒意識到。


3. 給予錯誤的資訊。

也就是「謠言」,偽事件最沒方向性的情況就是胡扯一通,作者希望寫出來的事件大家能「當真」,然後窮緊張或做一些沒效果的舉動,然後他看到大家上當,自己會覺得很開心。(這部分請參閱《偽結論行遍天下》一文。)



偽命題。

偽命題是:為了掩飾原本命題的立論基礎,所創造的新命題。

這也是另一種網友常用的寫作模式,比方一個家境富裕小孩要去周遊列國、體驗人生時,他寫文章下筆可不能這樣寫:

《因為我家有錢,所以我在歐洲旅遊幾年,收獲頗豐!》

雖然這是事實,但這種寫法不符合華人民情,尤其是台灣的華人普遍還沒有炫富的膽量。(大陸同胞比較敢炫富)

所以好歹要寫個《讓我深度帶你遊歐洲》之類的題目,但這樣寫讓作者很沒有成就感,無法區分自己跟其他歐洲旅客的差異,也讓別人看不出自己的財產背景,感覺不夠爽,因此他轉換命題,改成:


《年輕就該放手一搏!》


看起來是不是就很厲害!

講得好像是:「你們其他人之所以沒能力去歐洲玩好幾年,是因為你們沒有勇氣、是魯蛇!」,而掩飾了真正重要的關鍵:


彼此的資源差異。


因為富裕的小孩從學生時代就可以每天吃吃喝喝、買衣服遊香港、騎重機開休旅,畢業後就在台北市內買屋成家,22歲退休,動不動就跟家人去歐洲旅行、和樂融融。

但他們絕對不可能像下面這樣跟你描述人生模式:

「我爸媽當年熬破產、拼創業!」

「我爸媽努力經營家庭、維繫感情!」

「我媽不是傻大姐也不是小資女,她超有理財能力、投資眼光!甚至刻薄!」

「我爸不是只會成天跟電視機為伍、當一個糟老頭,而是不斷學習、解決問題!」

「我爸媽終於讓我們家人幾代都不愁吃穿!」


講這些太高調了會讓讀者排斥,所以他們一定是強調:「要有愛!要重視家人!要當一個好老公!要給老婆最好的東西!要給小孩最好的成長環境!人生只有一次!」這類「與真實獲取過程無關」的偽結論。


不論是給主流大眾看的「勵志文章」、小資嫁入豪門的「貴婦文章」、電腦補習班的「招生簡介」,或政治人物的「競選口號」都很愛使用這種手法:


把一個綺麗的夢想,用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去描述如何擁有它,讓大家忽略實際層面的難處。


這些通通都是:偽.命.題.


很多不幸福的小資大眾卻就當真了,不斷分享這類文章再Tag自己老公,冀望用一些小打小鬧的方式來獲得幸福或高規格的生活水準。


再比方說最近網路上流傳的:

《找個愛旅行的女友,是一輩子的福氣》一文,這篇內容是說:「你看!一個愛旅行的女生,她懂得旅行的各種事務,非常愛玩,所以她技能多又獨立!是很棒的女友人選!」但實際上這種命題掩飾的是:

大家能這麼容易找到可以「拼命旅行的女生」嗎?

當然不能,多半只能找到普通上班族女生,偶而省吃儉用的出國一趟,買點小紀念品、幾萬元的小包包之類,那「找個『愛旅行』的女友」就變成跟「找」無關,而是去傳達另外其他幾個命題:


1. 能無憂無慮一直旅遊真棒!

2. 我是愛旅行的女生,如果可以,請給我能一直旅遊的人生!

3. 如果我男友願意讓我一起一直旅遊,就更棒!

4. 能過這樣的人生真有福氣!


這樣的主軸其實才是大家真正希望獲得或傳達的。


是啊,誰不希望能這樣的生活呢?


那我們不得不再次提起以前網路上的兩篇文章:

《請別愛上這樣的女孩,否則請深愛》,這篇內容是說:一個很平凡的女生如果被你甩掉,她會很難過,但她其實也有一小撮優點,所以男生最好去努力珍惜她。

這個偽命題的背後想說的是:「就算我很平凡,也渴望受到公主般的疼愛好嗎!」


《這樣的男人,若找到千萬不要放手》,這篇內容是說:一個一切的完美的男生出現,若他是妳的男友,請千萬別把他甩掉。

這個偽命題背後想說的是:「唉~絕對遇不到這種男生的啦,不過,就讓我們來幻想一下如果遇到他,人生該有多爽吧~」



這種「一直拿自己沒有的東西來放棄」的概念其實在以前《空想浪漫大作戰》就討論過了,但實在太經典,再提一次。


而這樣的命題你也可以代換成:


《找個愛月花百萬的男友,是一輩子的福氣》,因為他願意花錢、懂得品味、懂得分享,也能讓伴侶一起體會世界的美好。

問題就在於:找不到啊!



偽命題、偽事件、偽結論的界限並不是很明確分野的,因為真真假假之間,每一樣東西都可能是在誤導或謠傳,所以我們知道有這樣的現象即可,這樣以後看海量的網路文章、媒體新聞也能有個底了。


而我更想說的是,有些事件,如果不是「很明顯看得出來是假的事件」,那作者應該註解才對,標明這是一篇偽事件,讓看的人能去做基準調整,而不應該事事都想要幫自己塑造假記憶。

要知道,很多作者自己杜撰這些事件後就開始說服自己那些是真的,當成自己的豐功偉業、終生拿來說嘴,拜託請不要這樣。


--


後記:

有時候朋友會轉發一些分享文章,內容一看就是偽事件,但作者還是講的歷歷在目,就讓人很不想往下繼續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提醒一下我們,以後若再遇到這類文章,就可以直接貼標籤了。

偽事件並不是不能寫,我也寫過,但我們自己還是要明白真實的界限在哪裡。


--

這次封面圖用的是《神秘河流》(Mystic River, 2003),三個主角都是影帝級的人物,劇情是某種懸疑小品,在好萊塢,凡是小品片多半就是要讓演員展現演技用的,所以內心戲、神情都很多,劇情跟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有一點點的相關,不過這部片屬於略沉悶的片,最好是很悠閒又空閒的時候再看,如果是想要體會那種精彩絕倫、轉移注意力的片子,這部片不適合。


不透露任何劇情,想看的人請自己去看喔。




Share This:    Facebook

0 意見:

張貼留言

my instagram

搜尋網誌裡的:

Popular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