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與「歷史」或「新聞」嚴格說來是不一樣的,故事不論有沒有借用真實人物或背景,主要是杜撰出來的劇情,而歷史、新聞則需要有證據佐證才能被認可。
在台灣,如果你沒有學過新聞學或念過大傳科系,你就不會知道「新聞原則」是怎麼回事,什麼「客觀、中立、獨立、追求真相」之類的,聽起來好像很自命清高?
新聞報導是什麼?簡單來說,新聞報導的原則就是要確保你在看新聞時,能儘量看到一件事情的完整概要。
比方某處發生火災,你看完新聞後應該可以知道「今天什麼地方發生火災,損傷大概如何、起火原因大概是什麼。」
我們看新聞最重要的目的是「知曉一件不常見的事件」,然後用來判斷世界的概況。
常見的事就不用報導,因為那是常識、共識。
那如果記者報導時加油添醋呢?
比方捷運上有年輕人坐在博愛座上,旁邊還站著一位老人,記者就下標題《世風日下,年輕人真無愛心》,然後開始敘述老人站著多累,年輕人坐著有多爽、同時年輕人心中還充滿著不屑,因為他把眼睛閉上睡覺。
這樣的新聞就會造成大眾的「認知偏誤」,讓人覺得:「這款年輕人不學好啦!父母沒有教好啦!老師領乾薪都冗員啦!國家沒有競爭力啦!」等等的觀感,嚴重一點的話,網友還會人肉搜索。
但事實卻可能是:
- 年輕人先睡著,沒看到旁邊有老人。
- 年輕人很疲累,需要休息。
- 年輕人街頭火拼中彈,正要搭捷運去台大醫院,無力起身讓座。
- 年輕人翻遍法律條文,找不到任何一條法律說「博愛座不允許年輕人坐」。
所以,不論從任何觀點來看,記者並沒有理由要去「報導」這樣一件新聞,因為這則報導對你在「了解這個世界概況上沒有任何幫助」,除非記者去:
1. 訪問這年輕人不讓座的原因。
2. 訪問這老先生的實際體力狀況,以及確認老先生是真的老人,而不是由別的年輕人化妝去參加萬聖節派對的。
3. 提供博愛座相關的法律條文給民眾參考。
4. 別放入個人情緒。
要做到這幾點,才算完成一則「小新聞」。
你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哇靠!太費事了!新聞有這麼難搞嗎?」
那恭喜你!正式完成「非科班出身的記者申請認證」!
是的,許多記者是「非科班出身」的,所以腦中並不覺得幫新聞加油添醋或報導瑣事有什麼問題。
主管放行、每天有催稿壓力,加上覺得「應該要簡單搞定新聞」,所以常常就去杜撰故事或亂抄網路謠言,然後加入自己情緒來吸引觀眾,也就導致新聞跟實際發生的事件有所出入。
好的,那這些不太OK的新聞會有什麼影響呢?
答案是:讓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錯誤。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偽事件、偽命題。
偽事件:杜撰或偽造的事件。
作用:
1. 為了引導出某個結論。
2. 誤導參考基準點。
3. 給予錯誤的資訊。
1. 為了引導出某個結論。
這是網友常用的寫作手法,比方一位網友要拐彎稱讚自己很有愛心、很有正義感,他就會寫說:「今天在便當店看到外勞被店家欺負,於是自己挺身而出,講了一番華麗的道理指責便當店老闆,並說『外勞的錢我幫他付!』最後老闆慚愧低頭、在場用餐的上班族紛紛鼓掌、旁邊小朋友獻上花圈」之類。
這種:
「我曾跟朋友講過...」
「我曾跟我的學生講過...」
「我曾跟演講的聽眾講過...」
等等的筆法,多半是不好意思直接講:
我超有遠見!
我超有愛心!
我超有正義!
我是超人!
所以鋪陳一個事件來讓大家覺得:
「噢~原來是在這樣的情境,你的才能有了發揮的機會啊!」
「不得了啊,你真的是人中龍鳳啊!」。
2. 誤導參考基準點。
一般大眾的參考基準點是:
a. 跟隨名人走。
b. 跟隨眾人走。
c. 跟隨新聞走。
所以要讓你相信某個事件,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名人這樣說...」、「大家都這樣說...」、「新聞報導說...」的模式。
我說《星際大戰》很有趣!你可能不信,但如果寫:「黃仁勳表示《星際大戰》是他創業的遠因」或「李珠珢表示黑武士是自己最崇拜的偶像」,你大概就會跑去看了。
因為你會在心中設立一個基準點,覺得:「如果黃仁勳這麼大咖的人物都看這部片,那我看看應該也能獲得一點收獲吧?」
這也就是「代言」的功效。
很多明星跟代言的產品毫無關聯,但我們會潛在覺得:「既然這個明星能用我們都不瞭解的方式成名,表示他的總體能力高出於我們,因此他所介紹的東西,一定也用他那種莫名的能力認證過,所以我們可以相信!」
請注意,這種影響是潛在的,多數大眾寧可信其有,而不會去想:「這個名人、網紅推薦商品關我屁事?那又不是他親手做的,他也沒有真的天天使用。」
所以為什麼很多投資詐騙都要拿名人當號召,或很多餐飲店都喜歡杜撰創業故事,什麼「住在深山的老奶奶留下來的祖傳秘方」,因為人們喜歡聽這種故事。
3. 給予錯誤的資訊。
偽事件最沒方向性的情況就是胡扯一通,作者希望寫出來的事件大家能「當真」,然後跑去窮緊張或做一些沒效果的舉動,然後他看到大家上當就會覺得很開心。這也就是謠言、假新聞、偽結論。(另請參閱《偽結論行遍天下》一文。)
偽命題:為了掩飾原本命題的立論基礎,所創造的新命題。
這也是一種網友愛用的寫作模式,比方一個富裕小孩要去周遊列國、體驗人生時,他寫文章可不能這樣寫:
《因為我家有錢,所以我在歐洲旅遊多年,收獲頗豐!》
雖然這是事實,但這種寫法不符合大眾民情,很多人看了會仇富,所以好歹要寫《讓我深度帶你遊歐洲》之類的題目,但這樣寫又讓作者很沒成就感,無法區分自己跟其他遊客的差異,也讓大家看不出自己的財產背景,感覺不夠爽,因此他就轉換命題,改成:
《踏遍世界!年輕就該放手一搏!》
看起來是不是就很厲害!
講得一副是:「你們其他人之所以沒能力去歐洲玩好幾年,是因為你們沒有勇氣、是魯蛇!」,而掩飾了真正重要的關鍵:
他家有錢。
因為富裕的小孩從學生時代就每天吃吃喝喝、買衣服遊香港、騎重機開休旅,畢業後就在台北市內買屋成家,22歲退休,動不動跟家人去歐洲旅行、和樂融融。
但他們絕對不可能像下面這樣講人生:
「我爸媽當年差點破產、拼創業!」
「我媽不是傻大姐也不是小資女,她又愛錢又會理財!」
「我爸不會成天打手遊看直播,而是滿腦子都在賺錢!」
「我爸媽讓我們家人幾代都不愁吃穿!」
這樣講會讓讀者排斥,所以他們一定是強調:「要重視家人!要給老婆最好的東西!要給小孩關愛!因為人生只有一次!」這種「與真實獲取過程無關」的偽結論。
不論是給主流大眾看的「勵志文章」、小資嫁入豪門的「貴婦文章」、電腦補習班的「招生簡介」,或政治人物的「競選口號」都很愛使用這種手法:
把綺麗的夢想,用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去描述如何擁有它,讓大家忽略實際層面的難處。
什麼回歸初心、不忘初衷、接受宇宙的贈與,這些通通都是:偽.命.題.
很多不幸福的小資大眾就當真了,不斷分享這類文章再Tag自己老公,希望自己老公看到後感動萬分,乖乖回家來一起等待幸福。
網路上曾流傳一篇《找個愛旅行的女友,是一輩子的福氣》,內容是說:「你看!一個愛旅行的女生,她懂得旅行的各種事務,非常愛玩,所以她技能多又獨立!是很棒的女友人選喔!」但實際上這種命題掩飾的是:
大家能這麼容易找到可以「拼命旅行的女生」嗎?
當然不能,大家都只是普通上班族,省吃儉用出國玩,偶爾買點小精品香水或包包。因此「找個『愛旅行』的女友」其實跟「找」無關,而是去傳達另外其他幾個命題:
1. 我是愛旅行的女生!
2. 請讓我一直旅遊好嗎!
這樣的主軸其實才是大家真正希望獲得或傳達的。
是啊,誰不希望能這樣的生活呢?
而這樣的命題你也可以代換成:
《找個每月花費百萬的男友,是一輩子的福氣》,因為他願意花錢、又花很多錢,就能讓伴侶一起享受。
問題就在於:找不到啊!
偽命題、偽事件、偽結論的界限並不是很明確分野的,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不是「很明顯看得出來是假的事件」,那作者應該要標明這是一篇偽事件,讓看的人能去做基準調整。當然這只是我的幻想。
要知道,很多作者杜撰這些事件後,就會說服自己那些是真的,把這些內容當成自己的豐功偉業拿來說嘴,拜託請不要這樣。
--
後記:
有時候朋友會轉發一些文章,內容一看就是偽事件,但作者還是講的歷歷在目,就讓人很不想往下繼續看。
因為我們大家,其實是希望遇到「真實的人」。
你真的有做過這件事情?很好,我很佩服你,也許還會記住你。
你沒做過什麼大事?那沒關係啊!我並不會因此看低你或討厭你。
但如果你一直杜撰偽事件,我就會很希望榴蓮掉在你頭上。
--
封面圖是《神秘河流》(Mystic River, 2003),片中三個主角都是影帝級,劇情是懸疑小品。好萊塢電影裡,凡是小品片多半就是要讓演員展現演技用的,所以這種片內心戲跟演員的神情發揮都很多,劇情跟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有一點點的相關,不過這部片屬於略沉悶的片,最好是很空閒的時候再看,如果是想要體會那種精彩絕倫、轉移注意力的片子,這部片不適合。
但其實很好看,這裡不透露任何劇情,想看的人請自己去看喔。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