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咖啡,只有限制級的真相

2023-07-15

感情不好使:不談「條件論」就只是自嗨而已

兩個問題來測驗一下:

1. 你覺得「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句話有沒有震撼力?

2. 一份工作要求大學文憑,而你沒有大學文憑,卻跟面試官充滿自信地說:「我值得錄取這份工作。」這樣就能錄取嗎?


答案解析:

1. 會覺得「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很有道理震撼力的人,是因為沒有橫向聯想,而被「押韻」給轉移注意力在腦中形成盲點,否則看這句話的原話:

「你必須非常費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是不是就少了點什麼?


但不用擔心,這樣的人在生活、工作上不會有什麼問題,甚至會比其他人更容易被鼓舞、被激勵。

同時,社會上多數的語錄也是針對這樣的人製作的,所以如果你對這句話沒有感覺,反而更有可能成為一個語錄作者或暢銷作家,因為社會上有非常大量的人口擁有思維盲點。

思維盲點太嚴重的話,會變成信仰盲點,也就是接受了某種觀點以後,就很難再去改變,就像許多古代的人相信「地球是平的、太陽繞著地球轉」這件事很久。


2. 一份要求學歷的工作,沒有學歷就不能錄取。

這理應是常識,對吧?但在許多人腦中這並不是常識,也不是可以接受的。我們換一個更普遍的現象描述:

「一份要求條件的感情,沒有條件就無法談情。」

所有的感情都有一定的條件需求,最起碼,你得要是個活人吧?你得是對方需要的性別吧?

然後再看你年紀、外貌、兩人的所在距離、家世背景,再看你的人品、個性、誠意、對未來的計劃,等等的,任何一個感情都有條件,都需要某種履歷,所以你無法說:

「我條件不符合,但我才不管什麼條件!因為我愛自己、做自己、值得被愛!」然後希望感情降臨。

這種可能性有沒有?有!只是達成的機率會比條件好的人更低。

如果,身為一個協助者,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妳談到感情」,那我們就不能跟妳說「要愛自己、妳是值得被愛的」這樣的話。

就像如果妳找不到工作,我不能跟妳說:「要錄取自己,妳是值得被錄取的」,因為這樣最後妳會餓死在家中。

但如果,身為一個勵志者,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妳有更大的自信」,我們就可以說:「請愛自己、請錄取自己。」即使妳最後非常有自信地餓死在家中,我們的目標也依然達成了。

前面提過,思維盲點跟信仰盲點的人佔世界上非常多數,這反而導致了一個正面現象,就是「世界可以維持正常運轉」。

一個人如果去扭轉思維、挑戰信仰,就會花去很多時間。

比方如果你生在古代,你要去研究地球是不是平的、地球是不是繞著太陽轉?那你要去學數學、天文學、測量學,甚至還要募資弄一個船隊、招集一批船員跟你去航向海平線的盡頭才可能驗證,那這樣你還能乖乖當一個工人、農夫、在地的小老百姓嗎?不行,所以只有條件最好、資源最多的人,可以去研究這些。

如果每個人都要去研究數學、研究地球平不平,那就沒人種菜、沒人蓋房子了。

同樣的,在感情方面,以男生為例,如果男生條件不好,如何能追到女友呢?好歹要花時間學一點聊天技巧、互動技巧,甚至要去充實學歷、多賺點錢、長期打拼。

那一個男生如果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在累積自身履歷上面,就不太可能花太多時間在「研究感情」上面,即使他條件最後很好了,他也面臨著「感情、事業」的權衡,哪一個比重多一點?以及他遇到的對象希望哪個比重多一點?

如果他遇到的女生說:「我希望你不要再打拼了,我們退休,花剩餘的錢,一起享受感情吧!」

那他就可以專心在感情上,但卻不能繼續在工作上衝刺。


所以多數人的人生發展是:

你付出的多寡,會獲得某種對應條件,再對應到你得到的感情類型。

即便像周杰倫,中年時交往了年輕女友,看起來感情家庭都不錯,但犧牲的就是「年輕時的感情機會」,因為他年輕時要努力做音樂、表演,他如果年輕時就全力衝刺想要得到好的感情,那音樂成就就會大不同,這也適用於所有的財富大亨、大老闆。

大家常常羨慕某某老闆、名人,身價幾十億,問題是那些人就是花了非常多時間在上面,而並不是高中畢業後就無縫接軌,直接開始有錢、吃喝玩樂。

就算有些歐洲富豪的小孩,從小就吃喝玩樂,有飛機有遊艇,那他們得到的感情,也不會是你們大家那種「人生涵養磨練後的豐富」情感,而就是單純地吃吃喝喝而已。

所以這是每個人都要抉擇的,就是:

你想要得到什麼?你願意付出多少?


就「感情」來說,每個人能追求的感情對象都有某種界線。

即使你/妳條件無比好,世界上也仍有你追不到的人,所以我們每個人在感情中,能努力追求的,就是在這個界線範圍以內,盡可能滿足當中的條件。

理想狀態下,我們首要做的就是「認清自己有什麼條件」,因為你先知道你是什麼樣子,你才能去應徵、去追求。

比方在美劇《無照律師》(Suits, 2011-2019)當中,主角公司錄取員工的第一條件就是「哈佛畢業」,不是哈佛畢業生根本不會寄履歷過去,那會不會有一個哥倫比亞大學、波士頓大學的人在家哭喊上天不公呢?不會,因為那是人家開出來的條件。

為什麼說在理想狀態下呢?因為在感情中,許多條件是不公開的,要你自己去領悟或別人跟你說的,導致大家常常很難知道自己符合什麼條件。

在Dcard上,三天兩頭就有網友把自己的照片或條件po上去,然後問大家:「請問我這樣是不是條件很差呢?」

底下就會有一堆網友回應,當中常常會有一些「客套人」回說:「不會啊!我覺得很好啊!很不錯啊!」

這種時候,你就要再去問第二個問題:「那你願意跟我交往嗎?」

客套人就會通通消失,留下來的就是能接受的人。

所以不論男女,你千萬不要只問朋友:「你覺得我怎麼樣?」

因為朋友有義務要客套,所以你一定要再追問:「那你會不會想跟我交往?不會的話,為什麼?」

這樣「雙軌發問」才能直指核心,問出自身條件的問題。


Q:如果自身條件不好的話怎麼辦?

A:針對該條件去處理,或,強化自己其他的條件。

比方外貌,你可以靠整形或打扮,然後再追問你有興趣的人:「我變成這樣子了,你會不會想跟我交往?不會?那我這樣哪裡不好?」

唯有符合對方喜好,才有可能發展。


Q:那如果我偏不處理外貌呢?

A:那你就往終極條件尋找:愉悅度。

感情的核心條件、終極條件就是「愉悅度」,簡單說就是「讓對方舒服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則是因人而異。

我們之所以喜歡外貌好的人,是因為看了就開心,天天看天天開心。

我們之所以喜歡有趣的人,是因為對方講話就讓我們開心,每天相處每天開心。

我們之所以喜歡物質生活,是因為物質生活讓我們也很開心。

而這些條件可以或多或少互補,端看對方喜歡哪一種。

你如果外貌不好,那你就努力賺錢,然後給對方很多錢來尋找快樂。很多有錢但不被喜歡的人,幾乎別無例外,就是自己小氣,比方很多女生嫁入豪門卻花不到錢,或很多富婆摳門不讓男友花錢,最後下場都不是很好,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好條件給封印了,那等於沒這種條件。

而有錢也有許多種花法,有些男人有錢就一直改車、上酒店,那就不一定受女生喜歡。


Q:讓人舒服的能力有哪些:

A:給人家花錢、給人家美貌、給人家有趣。

其中錢財、外貌是比較單純的,也比較好累積,你沒有錢,就去努力賺錢,你沒有外貌,就去學打扮。但「有趣」的範圍非常廣,比方:

文藝有趣、戶外有趣,

美食有趣、烹飪有趣,

聊天有趣、文筆有趣,

名聲有趣、權勢有趣,

育兒有趣、家庭有趣,

親密有趣、互動有趣,

等等的,你可以自己培養自己的有趣,或者,如果你非要追到某一個人,而那個人就是喜歡某一種有趣,那你就只能全力充實那方面有趣。

「有趣」也是其他兩個能力的「維持」元素,有錢不有趣,或,漂亮不有趣,都會導致感情每況愈下。


Q:不有趣會怎樣?

A:久了會讓人討厭。

大家去想想,身邊任何一個朋友的伴侶是不有趣的,最後你朋友都說什麼?

「看了就煩。」多半是這個回答。

因為人生,是由大大小小是的互動所組成,涵蓋了各種層面,所以如果對方有的條件不是你喜歡的有趣,你就會覺得「人生好長、好無聊~」

之所以沒有把「性愛」放在讓人舒服的能力的大項裡面,是因為性愛只是「有趣」的其中一環而已,而沒有人會在感情裡只需要性愛的舒服,但很多人常常搞混這一點。


Q:如果問了就能改進,為什麼這麼多人感情出問題呢?

A:因為沒有人問,問了也多半得不到回答,得到回答多半也不願意改或無法改。

比方你沒有錢,要你十天半月去賺一筆錢,能嗎?不能。

比方你是小職員,要你突然變成高階主管,能嗎?不能。

比方你長得不帥,要你去整形變成帥哥,願意嗎?不願意。

所以各種人會對應上自己喜好範圍的圈子,比方如果你是普通男生,你多半就追不到賣衣服的女生,因為她們有自己一套社交環境、講話方式、動作方式,而一個普通的上班族男生多半不在這個範圍裡面,而這種現象並沒有一本指南說:「某某類型的人,對應某種圈子」,也就造成你只能用社會習慣、常理去判斷。


Q:那為什麼有些人都已經進入婚姻了,後來又出問題呢?如果都已經花費很長的時間相處、磨合、計畫未來、步入禮堂,為什麼婚後又出問題呢?

A:是的,這是許多人的一個終極大哉問,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多重」的,在《華華咖啡廳》網誌裡可以看到很多討論,我們這裡簡單描述:


1. 結婚前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結婚就像一道終極關卡,很像是說:「這次選完後,以後就不能再選了喔!請作答 Yes or No!」

那正確的做法是:你要去交往十個、八個不同的人,然後再比較自已到底喜歡哪一種類。

但問題就在於,很多人把結婚誤認為「終極開關」,以為結了之後,幸福就會開啟!所以興沖沖地跑去結婚、宴客。

請注意,這跟你前面交往多久無關,而只跟你前面交往過多少人有關。

因為絕大多數的婚姻問題都來自於「你根本不知道你結婚的對象是哪一種人」

分不出對方個性好不好、分不出對方喜歡你哪裡、

分不出對方到底喜歡什麼、分不出對方「分不分得出這些」。

除非你交往過很多人,且,你也花過時間探究這些,否則你不太能去區分很多事。


2. 人的喜好會轉變。

你年輕時的喜好,跟你中年時的喜好,會不同;

你沒錢時的喜好,跟你有錢時的喜好,會不同;

你結婚前的喜好,跟你結婚後的喜好,會不同;

有小孩前的喜好,跟有小孩後的喜好,會不同;

每個人都會有類似的狀況,就像很多嫁入無趣豪門的女生到了中年卻開始嚮往戀愛、嚮往自由,但你去問她年輕時的看法,她絕對會說:「嫁得『豪』最重要,其他不那麼重要。」

這類喜好轉變的例子很多,不多著墨。


3. 婚後的目標也變了。

維持婚姻有一個關鍵動作,就是「忍」下去,忍了就能繼續,不能忍,當然就分開了。

很多人會說:「你這不是廢話嗎?」

不不不,這是很真實的原因。

大家明明婚前都知道,世界上存在更有趣、更好看的人,但為什麼都願意選擇伴侶定下來?

不就是因為當下覺得:「這個人就夠了啦!其他更好的人我都可以忍住不在意啦!」

但婚後發現:「他媽的,忍不住了啦!我一定要走啦!」


我們以前文章就提過,如果拿著測謊器去每一場婚宴上問問新郎的真實心意,很多婚禮都會當下瓦解。

因為太多男生都覺得:「我可以忍!我是男子漢!我要啟動這個『幸福開關』!啟動後我就會無比開心!」

同時也有太多女生覺得:「結婚是終極幸福!結了就能度過一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的歲月!」


但我們已經知道,婚前你要:

知道自己的條件是什麼、知道自己的問題是什麼、

知道對方的喜好是什麼、知道對方的目標是什麼、

知道世界上其他人的類型是什麼、知道各種人的相處是什麼、

等等的,才有可能做出比較靠譜的抉擇,否則就都是亂槍打鳥而已,最後就度日如年,發現人生無比漫長而痛苦萬分。


Q:等等!怎麼可能要結個婚、要談個戀愛還這麼困難!

A:是的,所以前面說了,世界上只有少數的一群人,有機會、有資源、有時間,去探索地球是不是圓的。

同樣的,如果所有人都在探索感情,那就沒人正常工作,社會就瓦解了。所以,多數人沒有意願去探索感情、沒有得到好的感情,反而是社會穩定運轉的關鍵。


Q:照這樣說,難道我們大家要放棄感情嗎?

A: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一些其他的例子來看,請問大家,如果我們要解決數學難題、解決疑難雜症,我們是應該去全力栽培數學家或醫生的小孩嗎?希望這些小孩長大後能破解各種超級難題?

當然不是,我們要培養「所有的小孩」,希望這些小孩裡面有些人能變成醫生、有些人變成數學家、有些人變成太空人,因為人類的潛能是隨機的,而社會的發展是「合作」的

有天賦的人,還需要靠其他人去把整個環境、資源給準備好,他才能有所發展。而每一個人都需要其他人的幫助,才能發揮自己所長。

所以在感情上,理想的狀態不是你單打獨鬥,而是大家合作

你的父母可以傳承他們的經驗,你的朋友可以給你真實的建議,你的網友可以寫華華咖啡廳,拒絕你的人可以告訴你關鍵原因,然後,你找到一個接受你、喜歡你條件的人,兩個人合作去探索彼此的「喜好、目標、忍耐度」,就比你自己一個人摸索,更有可能邁向好的感情。


Q:這樣看來,似乎不難?

不,很難。

絕大多數父母「不曾」傳承他們的經驗。

絕大多數朋友「不給」真實的建議。

絕大多數人從沒聽過華華咖啡廳。

絕大多數人被拒絕同時也被封鎖。

再加上搞笑性質的勵志語錄、達人心法,導致很多人看了幾十年,感情就不順幾十年。

很難啊~


Q:那為什麼有些人就懂得去增加自己條件優勢?

A:通常是這些人自我要求比較高,人們大多不會去探究感情,但會對自己有許多要求,比方有些人就是想要有某種學歷、經歷,有些人就是想要某種專長,有些人就是想要有某種資源,只是說,這些自我要求綜合起來後,很有可能就符合了在社會上「給予舒服」的條件。

比方一個男生很愛做模型,所以花時間研究顏料、精細畫筆,結果不但可以畫精美的模型,還能幫女生畫漂亮的指甲,算是意外的收穫,並不是他專程去想要討好愛美甲的女生。

只是說,如果你越知道對方想要的東西,而你擁有的條件也越能符合,勝率就大一點。


Q:我看有些人拼命加強自己的條件,但還是沒成效啊!

A:要加強「你有興趣的人」所想要的,只要不是這個方向,怎麼加強都沒用。

同時別忘記,有些人你注定吸引不到,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屬類型,不可能完全變成另一種人,也就無法吸引對應的那群人。


--

後記:

如果你想看「勵志」的內容,那會建議你去看「創業」相關的書籍,因為這類主角都有熱情、行動力,但總會面臨阻礙跟缺乏客戶的困境,看他們如何克服障礙、破解問題、找到資源就非常有勵志的效果。

感情也是一樣的,因為感情裡,你面對的對方就是人,「對方需要什麼」跟「你能給什麼」,決定了感情會不會繼續發展。

你們面對的困境、難題,都是一個個的「事件」,如果解決不了,那你再怎麼勵志也沒用,除非你放棄感情,轉向個人發展。

但既然我們討論感情,我們就不能只督促你勵志,而必須從務實面切入,同樣的,如果你看到任何感情書,裡面幾乎不談條件論,那你就把書翻到封面,用立可白把「感情」兩字給劃掉,寫上「勵志」會比較貼切。

因為感情是從條件論開始,不討論自身條件問題,那就跟去面試工作時,不拿出對方要的學歷證書一樣,都只是自嗨而已。


--

封面照是最經典的日劇《大和拜金女》(やまとなでしこ, 2000),超級好看,對感情有興趣又沒看過的人務必去想辦法找來看。

女主角非常拜金,也拜得非常成功,但她後來卻發現了讓自己更快樂的東西,是什麼呢?

這種主題影史上拍過很多,但這部劇會讓你漸漸感受到裡面的差異,讓你也去思考,我們的人生當中,對自己來說,最快樂的元素是什麼呢?



Share This:    Facebook

0 意見:

張貼留言

my instagram

搜尋網誌裡的:

Popular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