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咖啡,只有限制級的真相

2023-09-09

腦子不好使:憂鬱症的腦子硬碟亂了


三不五時就會看到有些人說「憂鬱症的人是無病呻吟啦」、「憂鬱症是裝的啦」這類嘲諷言論,為什麼呢?

這裡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很嚮往西式的食物,但當時台灣西式食物不普遍,所以我沒什麼機會吃到,比方我常在卡通裡看到「乳酪」,我知道那是一塊三角形、有洞的黃色食物,但那到底是什麼味道呢?據說是由牛奶製成、口味濃郁,想像中一定超級好吃!

後來我第一次在市場的冷藏櫃看到了片裝乳酪!封面畫了一個漢堡還是三明治的模樣很可愛,雖然乳酪片沒有一個個的洞,但我知道這就是我嚮往已久的玩意!馬上買了一包回家,然後迫不急待地打開往嘴裡塞,下一秒我就吐出來了…

「奇怪!怎麼是這個味道?這是什麼?塑膠嗎?還是什麼工業原料?這是食物嗎?」我不死心,又小小咬了一小口,嚼了一下,又吐出來了,然後整包拿去給大人吃,心裡面疑惑:WTF?


往後的多年,我就一直在「乳酪嘗試」中大起大落,看到塊狀的、有洞的、黏質的、各種顏色的,我怎麼吃怎麼反胃,後來發現,原來我不喜歡這類奶製品的味道,不只乳酪,包括什麼重乳酪蛋糕、白醬、爆漿貢丸等等的,只有「沒奶味的乳酪」我敢吃,就是那種速食店起士或Pizza上面的起士。

許多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排斥,比方有些人不吃苦瓜、有些人不吃番茄,或什麼杏仁之類的,這是體質的設定,而不是挑食,但當你沒遇過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你腦子會有這種反應!我後來發現,我原本想像的乳酪味是比較接近蟹黃或奶油醬那類的:濃郁、重口味,但絕對沒奶味。

同樣的,「憂鬱症」這種症,在沒有遇過的人眼中,聽起來就跟「今天去買麥當勞結果沒營業」是同樣的玩意兒,他們不覺得這會「影響行動、長期持續」,所以他們的反應就也會是:「麥當勞沒開?這有什麼好吃藥看醫生的嗎?你不會去買摩斯嗎?」這樣的大題小作。

很多人可能很難想像我對於奶味的反應,就像沒有懼高症的人很難想像怕高是什麼感覺,所以我們稍加解釋。

人的腦子很像電腦,小時候、年輕的時候,大家的腦子都是單一硬碟,什麼東西都往裡面裝,然後在這個硬碟裡面建構整個世界,隨著長大,不同的環境需求跟壓力,讓你的腦子開始「硬碟分割」,變成一個個不同的硬碟。

簡單說就是,你越常處在什麼情境裡,你就越會特別分出腦力來運作,這什麼意思?

小時候,大家都一起上課、玩鬧、考試,所以大家的腦子是類似的,但有些有小朋友要幫家裡賣東西,他就需要花很多心力去處理「家裡的貨品擺設、搬運、結帳」這類,有些小朋友要上台演講表演,他心裡就要處理很多「事前準備、上台心態、膽量」等等的,但其他小朋友不用,所以其他小朋友永遠不懂「當班長、當班花、當風雲人物、當賣東西的小孩」是什麼感覺。

等到越長大,每個人經歷越多、壓力越多,每個人的腦子就漸漸開始專注在不同的方向。

如果你是業務,你就天天想怎麼樣找客戶、怎麼樣賣更多東西。

如果你是電腦工程師,你就天天想怎麼修改程式、怎麼處理Bug。

如果你是紈絝子弟,你就天天想出門要穿什麼、要去哪裡聚會才有面子。

同樣的。

如果你有人生難題,你腦子就會天天想「怎麼處理這個人生難題」。

不論你欠錢了、工作出槌了、跟其他人鬧翻了、伴侶外遇了、小孩走偏了、爸媽勒索了、房子下陷了、鄰國打來了、夢想破滅了,這種大型壓力源都會讓你腦子單獨騰出一塊來全力面對,因為這類難題都不是你自己單獨可以處理好的

小時候之所以不會這樣,是因為小時候的壓力實在是太小了,少寫一行生字、遲到半小時、段考成績50分、忘記帶中午便當,那會怎麼樣嗎?不會啊,基本上裝死就可以了。

但長大後,太多社會世俗壓力都可能把你整個腦子CPU佔滿,你遇到這類問題,就是從早到晚、沒日沒夜地陷在裡面,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一件事,就是「你的腦子不再是單一腦子」了。

大家想想,當你很難過、很痛苦的時候,只要去找朋友講講話,好像就心情好一點了,對吧?

那是因為你的腦子開始「分割」,你的「正常腦」跟你的「痛苦腦」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同在一個硬碟裡面了。

你遇到「人生難題前」的心智狀態、感受,是正常腦的狀態,你遇到「痛苦事件後」的腦子,會形成一個「痛苦硬碟」並消耗你所有的腦力。

為什麼憂鬱症會有什麼食慾不振、行動力減弱?因為你整個腦子都在想:

「他媽的,我房子下陷了!我一生財產都沒了怎麼辦!」

「他媽的,我老公外遇了!我這一輩子的付出怎麼辦!」

這類問題會讓你腦子不再能一心二用,因為只有當你的事情是連貫的、順向的,你才能一心二用,比方一邊接小孩、一邊想晚餐要煮什麼、一邊回覆一些公事。但人生難題是「卡住」的,既不能解決,也沒有後續、自己也無力可施,於是就卡在這邊,你腦子全力運轉想要找到解決方法,卻怎麼想也想不到。

建商跑了、政府不可能賠你一棟房子。

老公外遇了,小三不可能給你一千萬賠償金。

乃至於什麼小孩闖禍了、創業夥伴捲款了、存款被詐騙了、中年失業了、人生沒勁了、孤苦一人了,等等的,你都會不斷「思考」到底怎麼樣才能度過、才能扭轉呢?可癥結就在於這些問題都無法扭轉。

而在這些問題出現前,你腦子的狀態是沒問題的,所以當你後來去找朋友聊天、找醫生訴苦、找人陪伴的時候,你腦子會切換回原本的硬碟、去用原本妳熟知的方式來面對旁人、面對外部環境,這也是為什麼,治療憂鬱時,都會希望你去做到什麼正常飲食、正常睡覺,跟人互動、多多運動,甚至曬太陽,因為試圖讓你把心力轉移到原本的「正常腦」,然後看你能不能度過難關。

這樣我們就懂了,憂鬱症為什麼很難治療?因為:

1. 問題根源很難解決

2. 常常只能單打獨鬥

3. 看不到盡頭

問題解決不了,當然也就看不到盡頭,這很好理解,但「單打獨鬥」是一個值得討論的部分,大家想想,你內心最痛苦的問題,如果我跟你說「伊隆馬斯克」同樣深受所苦,你會不會覺得釋懷一點?或「史嘉蕾.喬韓森」、「珍妮佛.勞倫斯」、「安潔莉納.裘莉」有跟妳一模一樣的經歷,妳會不會覺得有勇氣一點?

好像會~

為什麼呢?

因為人,都會嚮往更有靈性、更有地位的人來帶領我們走出逆境

所以班上功課最爛的人或公司最鳥的人去跟你說什麼正面建言,那絕對百分之百沒用,因為你並不覺得那是跟你同樣等級的人物。但當一個看似靈魂深度、世界地位都超越你的人能對你感同身受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真的不是孤單的!」「連那樣等級的人都有一樣的問題,那我也要向他看齊!我也要看看他是怎麼面對的!」


Q:什麼是憂鬱症?

A:憂鬱症,是你遇到了某種「問題」,這個問題不一定是明顯、表象的,也可能是自己內心想出來的、想要卻得不到的,然後我們的腦子為了這個問題掙扎,進而分割出了一個「痛苦腦」來全力運轉面對、全天候思考這問題。

由於腦子太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導致腦力消耗太多,卻沒有任何成效,讓腦部失去愉悅感、滿足感,然後也就無法觸發我們的「期待感」,於是我們行動力開始下降,因為對事情沒有期待了,就什麼都不想做,進而其他本來該正常做的事都做不好,甚至做不了了。

同時,找不到解法,又沒有人懂、沒有人陪伴面對,所以我們生活受影響,而不得已開始又菸又酒,又吃藥又看病,試了種種方式沒效之後,我們決定「關掉腦子」,也許是去學佛修行,也許是全面靜止,也許是選擇自殺,也許是選擇來場大爆破,看看能不能把世界打掉重練。


Q:期待感是什麼?

A:我們人類的活動需要靠期待感來產生動機,靠實際行動跟成果來產生滿足感

這是生理機制,小朋友只要跑跑跳跳就可以很快樂,於是就一直跑跑跳跳,但卻不會想去上學,因為上學限制了他跑跳帶來的愉悅,所以小朋友不期待上學。(注釋1:腦內分泌)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開始知道很多好玩的東西,有一個「獲得」的過程,所以我們會忍受前面的獲得行為,比方我們逼自己唸書、逼自己練球、逼自己鍛鍊、逼自己上班,然後,得到成績或錢。

期待感來自你對於人生裡「連續性的預期」

你去上班是因為知道「上班、下班、領錢、花錢、存錢、買車買房、投資變更多錢、有更多錢後換車換房」這樣的連續性存在,所以你可以去期待當中的任何一個過程:上班期待下班、領錢期待花錢、花錢期待存錢、存錢期待有更多錢。這當中充滿一種連續性。

但當你出現人生難題之後,這個連續性就會被打斷:

上班,但房子下陷了,沒救。

領錢,但老公外遇了,沒救。

投資,但小孩被關了,沒救。

年輕時我們精力旺盛,很多問題不放在眼裡,覺得「睡一覺就好了!有空再去想就好了!」但只要時間久了,這些問題都會在腦子後台整合,漸漸形成一個大問題,最後就破壞你的思維連續性,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憂鬱症的人沒有明顯的肇因,卻還是無精打采。

沒有期待感,你就很難去做創造類型、用腦類型的事,只能去做一些不花腦子的事。(請參閱《腦子不好使:指揮艇裡面沒有比利》一文)


Q:那吃藥有用嗎

這樣我們就懂了,你沒有期待感,你就沒動力去做什麼事。而人類原本的期待感,不但可以給你腦部愉悅分泌,也可以給你事後的滿足感跟回憶,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期待越多、做得越多、快樂越多。

但當你進入憂鬱狀態後,藥物是在你沒有期待感的狀態下,強行讓你腦部分泌一些化學物質。

那就像是人體原本要靠運動、流汗,來帶動身體代謝,但你現在不運動了,於是把你放到桑拿裡面蒸氣浴,你表面看起來是流汗了,但你體內的管路並沒有發揮原本該有的代謝作用,所以效果差異很大。

如果你一邊吃藥,讓心情好一絲絲了,同時人生難題也正在消解,那可能會比較有效果。

但如果人生難題依然存在,那吃藥的效果可能還比不上抽煙喝酒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心理治療要去聽你的難題、處理你的思維,因為在你期待感沒有恢復的情況下,藥物效果很有限。(請參閱《腦子不好使:緩解痛苦之又菸又酒》一文)

不過這樣也好理解了,如果你腦部原本就受損傷而導致一些神經傳導、分泌的機制壞掉,你也很可能憂鬱,甚至失憶,或引發其他病變,但那並不是我們討論的「人生難題」範圍。


Q:那憂鬱症怎麼辦?

A:這裡先說一個暗黑事實:很多人的憂鬱症是無法轉圜的。

你已經看到這裡,我當然是希望你能轉圜,但我解釋一下某些人不能轉圜的原因。

我們已經提到「期待感」對於我們心情、腦部運作的影響,但什麼東西會影響我們的期待感呢?

就是你的閱歷、你的才智程度。

如果一個人的思維越受限、越窄,他對於「自己在世間能做的事」的想像也就越少。簡單說就是,這個人的選項越少。

人生在世,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成千上萬種,而面對憂鬱,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從中尋找到一些「期待感大於人生難題」的項目去做、去思考。

比方失戀,為什麼說進入一段新的戀情,是跨越失戀的好方法?

因為我們定義過愛情是:遇到一個可以瞬間觸動自己對於未來想像的對象。

所以新的戀情會直接在你腦中開始迅速鋪設各種未來活動、計畫,比方要去哪裡玩?要去聊什麼?要如何探索對方?等等的這些,瞬間在你腦海中形成新的連續性期待,於是,你期待明天了!你期待起床了!你期待上班一整天後的下班約會了!

但人因為體質的關係,有些人看待整個世界就是比較無感、就是比較沒有想像,那你覺得很好玩、很嚮往的東西,這個人可能完全不理解,那他就會一直陷入在憂鬱狀態裡面。

所以如果你因為憂鬱症而陷在「痛苦腦」裡面的話,我們真正要做的事,就是盡量去讓腦子思維處在其他的硬碟中。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有時候沒來由的很低潮,但後來恢復正常後又想不懂怎麼會前幾天那麼低潮呢?

同樣的,憂鬱症的人是有時候覺得很開心,但回到憂鬱狀態時又怎麼都想不起來之前是怎麼樣有一點點開心呢?

所以,當你的腦子不論什麼原因而偶爾切換到正常腦、快樂腦的時候,請把握時間,努力記下你當下的感覺跟想要做的事。

只要你想要做的事情大於你的人生難題,你就有機會。


最後,最關鍵的,請你記得一件事:

你不是孤單的。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有人跟你一樣痛苦、有人跟你一樣無力、有人跟你一樣長期陷入在這裡面,重點是,你不是孤單的,我這樣講你懂嗎?

不論你有沒有解法,不論你明天會不會跟今天一樣,但至少到現在,你已經比半小時前、比過往,多遇到了一些些東西。

到底要怎麼走、怎麼跳脫,你還不知道。

但有兩件事你已經知道了:

一,你不是孤單的。

二,要竭盡所能找到能覆蓋你痛苦腦的新期待。


竭盡所能。


--

注釋1:腦內分泌

如果你站在外人角度,可以發現有許多生理、腦部機制都可能導致憂鬱症,或憂鬱症導致一些腦部退化,但因為我們不是醫生也不是藥廠,所以不用過於探究。

就像你只要知道「汽車沒油就發不動,沒油就去加油」,而不用全面理解什麼高辛烷碳氫化合物的化學過程或噴射引擎的岐管機制。

如果是腦部受損導致的心理影響不是我們的討論範圍,但要注意,心理狀態會影響腦部運作,久了以後,腦子的確會出問題。

--

封面照是《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 Playbook, 2012),裡面男主角每天穿著一件垃圾袋在外面慢跑,這個舉動小朋友一定看不懂,因為沒有合理的解釋,只要當長大後,你腦子漸漸開始不能完全受你控制時,你才會漸漸發現,原來我們並不能百分百控制我們的行為跟想法。

這部片是討論憂鬱症相關主題的知名電影,但如果你真的很難過,我想你也不會特別想去看,所以,等你哪天心情好或轉圜了,再去看吧。


Share This:    Facebook

1 則留言:

  1. 寫得很好 , 言簡意賅 , 很少有人能表達得這麼清晰

    回覆刪除

my instagram

搜尋網誌裡的:

Popular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