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咖啡,只有限制級的真相

2023-05-04

神仙老人:被欽點或許不是一件好事

在一些比賽場合或展覽場合,許多領域內的大師、大咖常常會跟參賽者或晚輩交流時,客套地說什麼「你很棒啊!」「你很有前途啊!」「未來不得了啊!」這種話,導致這些晚輩「誤認」自己可以在原本的基礎上繼續前進,或者即使走不好,也捨不得轉換跑道,因為腦中曾經記著大師說自己很有前途,所以就花了許多時間不斷等待這個果實到來。


以前我們提過「神仙老人」,就是民間故事中的「張良撿鞋」、「三個湯圓不要錢」這類,漢朝的張良在年輕時,某天看到一個老人把鞋子往橋下丟,張良就去橋下幫他把鞋撿起來,老人拿到後又把鞋子丟到橋下去,張良又去撿起來,就這樣來來回回好多次,老人最後說:「你真是一個好青年!給你一本兵書吧!」於是張良回去研究這本書,最後變成漢朝開國大軍師。

而在一些台灣的業務傳記裡,也有許多作者聲稱自己真的遇到這種神仙老人,就因為幫老人做了一件非常小的善意舉動,比方會幫他提重物、按電梯,這個老人就給了他大訂單、大案子!原來這個老人是大老闆,他從沒想過世間居然會有如此優秀的年輕人!居然幫自己提了重物!那不提拔他還提拔誰呢?於是這個業務就因此而平步青雲,變成Top Sales了。

如果世間真的有神仙老人,那他最起碼的行為舉止應該是:

1. 給年輕人大訂單、大案子、大資金

2. 給年輕人一本秘笈、一些秘訣

因爲當年輕人有了訂單、資金,他可以去改善生活、可以去投資自己、可以去從事各種活動。

那就算沒有給訂單、業績,神仙老人至少也要給年輕人一些指點,比方你好歹跟一個作文比賽的學生說「文章如何改進、可以去多看看誰的書」,或者跟一個廚藝比賽的學生說「去研究更多香料、烹飪技巧」,或者跟一個菜鳥業務員說「多看看行銷創業的書、社群經營的書」等等的,都好。

因為當你講了確切的指引,這個年輕人至少有一個大略的方向可以參考,即使這些指引過時了,年輕人也有機會去比較分析說:「老人講這些話的立基點是什麼?跟以前的環境背景有關嗎?那我是不是可以去按照現時修正?」等等的。

可是當神仙老人講的是「空泛的稱讚」時,就很容易造成無比慘烈的後續效應

設想一個畫面,假設你喜歡藝術創作,某天參加了一個比賽,現場幾百人參加,而評審居然是日本藝術家村上隆!村上隆經過每個展覽攤位時,都加減跟參賽者說了句:「不錯!」「有意思!」「很特別!」

結果會怎麼樣?

結果就是讓你「打了一劑強心針」,認定:「果然我有天份!跟我想的一樣,我要把藝術當作我的終生使命!我要以老師為目標,堅定不移地創作下去!絕對不去上班、不碰其他領域!」

很多人年輕時被大師稱讚了一句,就緊抱著原有的路線不放,因為這可不是自己的妄想或空想,而是大師認證的「可行方向」!但真的是這樣嗎?

癥結是,在社會上,除了「所學即所用」的科系以外(就是那種你一畢業,就馬上被各家公司延攬,非要用你這個人才不可),其他的所有職業發展,都是要經過大量調整才可能有立足之地的。

很多公關業的人不都喜歡說一種話嗎?就是什麼「半夜遇到各種問題,也要在第二天上班前找到解決方法,否則就會開天窗,最後經歷了一番磨練,終於鍛鍊出在社會上各種執行技巧,大小問題都能解決了。」

其實不只是公關業,各行各業常常都需要你有這種能力。當你有這種能力或思維,至少你還有機會去想:「到底我模仿村上隆做一些怪物雕塑有沒有用?到底我學他做一點小花雕塑、卡通雕塑夠不夠?還需不需要去整合整條產業鍊?破解藝術跟商業之謎?」

但如果沒有這種思維,就真的會把大師說的「你的作品很有意思!」當作至尊寶典,然後堅信:「大師曾經稱讚我18歲的作品,表示我堅持18歲的做法就會成功!」最後可能十年、二十年就過去了,仍舊是沒有辦法只靠畫一些小花、做一些小動物雕像就賺大錢打敗房價。

而對於神仙老人來說,他每年要看幾百位的年輕人,當中有才華的人可能只有百分之一,但所有人都期待他講點什麼,那他又不能講負面的話,怎麼辦?

只好「客套性稱讚」,跟每個人都講點開心的東西,這個原本只是好意的客套,卻綁住了許多人的年少青春

所以,與其「客套性稱讚」,不如花更多時間去給大家「建設性批評」或「關鍵字秘訣」。

你就算說什麼「多加一點顏色」或「好好去學畫漫畫」或「去看看《歡樂畫室》」都好,都能讓聽到的人從原本的路線上開枝展葉,去接觸新的元素。

美國Bravo電視台有個廚藝比賽節目《Top Chef》,在第2季第6集裡面,有一個參賽者Michael Midgley(圖右)看起來比較粗俗、散漫,講話也不是很規矩的人,似乎不是很清楚自己在幹嘛,而美女主持人Padma Lakshmi也曾說她對這個參賽者非常無感,不想吃他做的食物。


當天還有一個客座評審,就是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他卻發現Michael Midgley只是比較晚熟、比較沒有那麼社會化,可是內心卻對烹飪很有熱情,也充滿某種純真,於是在最後,他稱讚了Michael Midgley幾句,並在離場前跟他講了一句話「Focus!」


「要專注啊!小子!」

安東尼波登知道這個人需要的是把他的廚藝才能、味覺發揮出來,而不需要其他那些看似散漫、脫序的分神,所以就在離場前,Midgley過去跟他握手時,他抓緊這兩秒鐘給了這個晚輩一句話,他沒有時間能講更多,但他做了他可以做的事。

Michael Midgley很開心地說:「我會的!我會的!」

幾年後,他漸漸脫穎而出,除了廚藝更精進以外,也參與了更多廚藝節目,最後在美國加州Stockton開了自己的餐廳Midgley's Public House,他的家庭、小孩、工作、社區活動層面等等的都非常完整,餐廳跟食物的評價也很高,你很難想像這居然是當初那個散漫小子。

那我們身為凡人,又要如何面對大師的評論呢?

1. 蒐集更多評論

2. 接受開放選項


1. 蒐集更多評論

如果你曾被大師稱讚,那是不夠的,至少要好幾位大人物都稱讚你,你才可以稍稍確認「自己也許有點才能」,而不要只因為一個大咖稱讚你就喜上眉梢,覺得好運即將降臨。

原因是,我們多多少少偶爾都能有一些好的表現、好的作品,可是「成功」需要的是「連續」的好表現、好作品

你身為一個運動員,你必須每次都要跑很快、跳很高,而不能只是偶爾突然有爆發力跑很快。

你身為一個廚師或餐廳老闆,你每天推出來的餐點味道都要跟前面每一次一模一樣的水準,而不能被心情、被當天氣氛給影響。

同樣的,在我們沒辦法判斷大師到底是客套還是由衷稱讚時、在我們不確定到底自己是訓練有成還是偶然例外時,我們只能透過用更多次的結果來確認自己到底程度在什麼地方,程度還不夠好就先不要自滿。


2. 接受開放選項

大師稱讚別人只是他每天「微不足道」的一個小動作,隔天就忘了,對他來說根本沒有什麼重要性。可是聽到的人常常覺得這是「人生中的標誌性事件」,導致往後很多決定都會受這個經驗影響。

但想一想,假設你原本的作品、環境,就是不夠充分,那我們需要因為某個大師的一句話 ,而將我們捆綁在原地嗎?

大師說我們畫畫不錯,我們就真的要當畫家嗎?

大師說我今天穿得不錯,我們就真的每天都要這樣穿嗎?

當然是不用,因為還有太多選項、太多可行性存在,我們按照原本的走法,很可能極限就是得到「一句話的稱讚」,可是不要忘了,社會上還有現實壓力、還有房價壓力,從得到「一句稱讚」到得到「免於房價壓力」可以說是台幣兩千萬的差距,那要賺得兩千萬、一千萬,甚至五百萬,我們需要精進的地方還有太多吧?我們需要再添加的步驟也有很多吧?

所以我們必須要有開放的選項。

除非你家裡有錢,已經財務自由,否則我們為了「現實」、為了「創作」、為了「效果」,我們都還有很多很多要做的事,而這些事,大師從來都不會跟我們講,若他真講了,也許他就是真的神仙老人吧。

所以,不要迷信「被欽點」、不要自滿於「被稱讚」,這個社會上,

建商全力以赴地想辦法從人們身上賺得一千萬以上的純利,

詐騙集團也不甘示弱地想從大眾身上榨出各種利益。

我們只能像這些財團、集團一樣努力,否則根本難有任何轉機。


--

後記:

這篇文章是我臉書po文的後續延伸:

「信義區街頭的塗鴉雕塑之謎」近十年來,大家常常會在信義區徒步區看到一些鮮豔亮面的在地雕塑,外型不是寫實也不是抽象,反倒是有點卡通、小朋友塗鴉的感覺,那些是怎麼來的呢? 90年代末期到2010年代,歐美一些設計師在過去傳統工匠藝術的基礎上開...

Hyatt Pan 發佈於 2023年5月3日 星期三


封面照為Top Chef節目中,Michael Midgley離場前跟Anthony Bourdain最後握手致意,波登把握時間跟他講了一個關鍵詞。

Michael Midgley後來開的餐廳是Midgley's Public House


Share This:    Facebook

0 意見:

張貼留言

my instagram

搜尋網誌裡的:

Popular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