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找到能「接受自己」的人。
有人可能會說:「那也要我能接受對方啊!」
是的,不過我們用凡人的眼光看這世界,是很輕易能看到一大堆條件優秀的人,也就是我們會喜歡的人們的,所以要找到自己能接受的人不難,除非你條件特別高。
那這就導致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自己會不被別人接受呢?
因為我們自己常常不吸引人,簡單說就是「怪怪的」。
我們多數人都有一點怪怪的,只有電影中才會出現那種「又陽光、又和藹、又一切條件正常」的剛剛好狀態的人種,現實中,我們每個人會被環境文化給影響,然後在腦中內建不少特性或陋習,比方華人的特性當然就是「愛考試、渴望穩定、身份認同模糊」等問題,導致你可能長得很正常,但卻是一個考試機器、講話不特別有趣,而減低了吸引力。
同時,這世界上還有許多基礎生存觀念以外的文化觀念、教條觀念,比方宗教、信仰、科學傾向、政治傾向等等,每當你增加一種觀念領域,你就把自己劃分到某些人不感興趣的群體裡,比方你愛燒香拜拜或行三跪九叩禮,可能就會讓喜歡簡單生活或自然生活的人敬而遠之,而這我們能控制嗎?多半是不能。
跟我們想的不同,許多人總以為自己能「掌握人生!邁向成功!」
但實際上,多數人幾乎無法跳脫原本的思維,比方你喜歡問神算命或大聲講話,現在要你停止做這些,或者要你睡覺的方向轉180度,多數人都會抗拒並能講出合情合理的理由來維持原本的生活習慣,也就是你其實並不能去「掌握」人生,而只能在這些已經被設定好的路線上,繼續往前走。
那,當我們用越來越多的界線把自己塑造成某一種人之後,我們當然就「不能吸引到最大多數的人」,對吧?
如果我每天要洗五次澡、換三套衣服、睡午覺+吃下午茶,理由是這樣做讓身心健康,請問,會不會讓跟我約會的人覺得怪怪呢?當然會,甚至也會讓我找不到工作,因為老闆不會在公司幫你準備淋浴間跟下午茶。
而你在其他人眼中也怪怪的。
大眾覺得怪怪的地方,數量超出我們想像的好幾倍,但這又是潛規則、潛在的共識,知道的人就知道,不知道的人就不知道。我隨便舉例都可能得罪很多人或招來種族歧視的批評,所以我們只講一點大眾能接受的,比方:走路外八字。
走路外八字有一部分是個人習慣,但通常是身體骨骼的配置比例出了問題而導致,就像摩托車,如果你龍頭跟前輪沒有對正,你一騎就會騎歪了,同樣的,當你腳踝、膝蓋、步伐間的角度有一點點歪斜,就會導致你下一步變成外八字,不過許多案例可以透過穿具有足弓支撐的鞋子來瞬間改善。
走路外八的女生,會讓人覺得「她的觀察力、對社會的理解力」有問題,否則,她怎麼可能不去改變或矯正呢?那這樣的女生是不是講話也會比較婆媽呢?是不是會比較粗勇呢?或比較不女生呢?那交往起來會不會就沒有熱戀的感覺呢?走在路上會不會被朋友質疑呢?
等等的這麼多聯想,就在旁人看到她走路的一瞬間就產生了,那也就把很多潛在對象給退散了,而這個女生本人則狀況外。
可是你又會發現,很多男生走路也外八字,為什麼女生們就比較沒這類的聯想呢?
因為女生有其他的評比標準,比方這個人是不是好人?會不會賺錢?有不有趣?之類。
這麼多的男女評斷差異讓彼此都「不知道對方關注的是什麼」,而導致很多人的形象或習慣永遠無法調整,對吧?誰有跟辦公室同事說過:「你走路姿勢怪怪的喔!要不要注意一下呢?」
沒有吧?所以這些變成潛規則。
如果你很難脫單,原因不外乎:
1. 外在條件不好
好看的外貌會覆蓋人類的理智,讓看到的人容易說「YES」。
不論找工作、找對象、找各種東西,好看的人就是比較會讓其他人接受。那不夠好看的人就效果差一點。但不夠好看的人,或「好看但很難脫單的人」,通常也會有外在行為上的連帶影響。
2. 行為條件不好
好看的人從小就被大家疼愛、鼓勵、接受,所以培養了自信心,連帶行為也比較大方或獨立,那在旁人眼中,有自信的人不是很棒嗎!彷彿可以面對各種情況、處理大小問題、不會輕易被陌生場景給嚇到。
而不好看的人,或不知道自己好看的人,「常常」衍生出沒自信或不主流的行為,也許是講話吱吱嗚嗚,也許是動作扭扭捏捏,也許是看起來膽小,等等的,也就讓人覺得「這個人不太OK」而不會有心動的感覺。
但這有例外,有些不好看的人卻很有自信,比方希特勒或川普,長相很奇怪,卻都自信爆棚,覺得自己超越世界上所有人,這種個性加上行動力,讓他們在事業上無比成功。
也有好看的人卻行為奇怪,因為如同前面所講的,他/她可能有奇怪的家庭背景,導致有怪怪的生活習慣、走路外八、非主流信仰跟言談等等,那當然也就無法在感情中一帆風順。
還有一種台灣特有的常見情況是,一些女生看起來漂亮吸引人卻長期沒有男友,通常不是她條件設定特別高,而是她的戀愛觀特別純情。
這種純情女生的外顯形象通常是笑容陽光燦爛、不走性感路線,因為她的世界是「當純情地遇到很適合的男生後,才會進階到情慾活動」,問題是,過於純情的女生很難激起男生的熱戀激情,男生發現自己對她的感覺、渴望、心動,她都無法理解也不會感動,而讓男生的熱情漸漸消退或轉向其他對象。
就像男生寫一封情書給女生,會希望就算得到女生的一個眼神回應、一點點的動作反應也好,而不是想看到女生說:「哈哈!這什麼啦!寫這麼多字是幹嘛啦!」讓心動感瞬間大跌。
雖然並不是所有男生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但男生的純情都會隨著年紀增長及出社會後而變得激情,因為知道「這個世界是複雜的、是要在其中拼搏、追求目標的」,也就會希望女生能理解自己的付出是有許多意涵,而不只是「純陽光」的開心開心開開心心那樣。
不過許多家境不錯的男生則能到長大依然純情,因為家裡保護的很好,不需要面對這世界的現實面,所以最後常常讓那些純情女生適得其所,過著純情的大人生活、婚姻生活。
3. 潛規則不懂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很彆扭,因為多數人就是有一堆原生家庭的習慣跟負擔,比方女生的爸媽講話很大嗓門、用語粗俗,那她講話很可能就像嬸婆;或比方男生的父母不愛乾淨、家裡很亂,那他結婚後家裡就會一團亂。
而社會上沒有人會到處跑去點出別人的問題,大家也就不知道:
「什麼!我回家衣服亂丟、東西亂放居然會讓女生討厭?」
「什麼!我長得不好看又愛用娃娃音居然讓男生想揮拳?」
「什麼!我這樣柔柔順順居然讓男生覺得我沒個性?」
「什麼!我每天批評老婆的缺失居然讓她對我厭煩?」
等等的無數地雷。由於地雷太多,幾乎不可能用條列的方式來讓大家查閱,你不可能出門約會的時候還抱著厚厚一本《男女交往地雷指南》,所以我們必須思考:
為什麼就有人懂這些潛規則呢?
而且懂的人還不少,對吧,所以社會上才有這麼多人順利約會、結婚,還有人出感情書、拍愛情電影,甚至最惡質的,很多人明明知道這些潛規則,卻故意不跟大家講,而去推出「語錄」,市面上各種雞湯語錄、能量語錄多半是「潛規則的相反」,告訴網友們去做錯誤的思考,結果卻吸引了幾萬人按讚,為什麼?
先問大家,當你看了上面這一串內容或「華華咖啡廳」裡面任何一篇文章後,你已經知道:要有正常的思維、正常的行為,都要有無數的環節配合,加上自身的覺醒、學習及改變的決心,還要咬牙拋開原本的陋習,那,要怎麼去做大家最有意願呢?
當然是「都不做」大家最有意願。
對吧?
一個人,你要他先發現自己的問題、再扭轉過去的生活、再重新培養新的行為,只為了得到大家的喜愛,這不就是《麻雀變鳳凰》嗎?實在是吃力不討好,那,既然是要獲取點讚數,當然是要去「討好」大家才對啊!
所以這些語錄彙跟你說:
「你是被保護的。」
「成功之門已敞開。」
「請相信願望終將實現。」
「請你讓我牽著你的手,永遠不會走丟。」
「有一天都會好的,不是今天明天,是措手不及的一天。」
等等的成千上萬類似的內容,當中的主軸都是什麼?就是:
你不用費心改變、你不用去了解世界、繼續維持現狀吧。
哇!是不是聽起來很暢快!我什麼都不用做,就能一直被愛著、被大天使保護、被宇宙的能量包圍、迎來天堂的祝福跟果實。
你長期追蹤這些人,最後你會發現她們依然平淡、依然不順、依然孤單憂鬱,最後就算找到了對象,也跟年輕時渴望的對象相距甚遠,因為她們希望用原本不太受大家喜歡的特質,來等待完美對象的降臨,這就像是我寫:
「一天洗五次澡是被祝福的。」
「讓你快樂的天菜工作必定出現。」
「老闆會認可你的宇宙本質,給你一個月三十萬薪水。」
「富裕的生活即將到來,請敞開雙手迎接,不要抗拒。」
那最後的結局會是什麼?就是我變成啃老族、尼特族。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反社會人格」,反社會的人最大的特質就是當他們在做違法或違背道德、危害他人的行為時,內心是不覺得有問題的,請注意,不是良心不安而糾結,是根本不覺得哪裡有問題。
他們覺得:「妳們大家是想要看了安心,又不是要解決問題,那我寫安心語錄、能量語錄給妳們沒錯啊!我怎麼能負責妳們看了以後腦子持續僵化呢?我是來賺流量的耶!不是在做慈善事業好嗎!」
所以我們先天被家庭影響,後天被自己內心「渴望穩定不變」的安逸給操弄,還有「損友」及白痴語錄給誤導,於是,一個人能不能在行為上得體跟知曉大家的喜好,就通通都是運氣。
「可是教練,我好想脫單啊!」有人堅持理想地問。
想要脫單,原則上是越早培養內外形象跟思維越好,有些女生的父母從小就知道女生要保持乾淨、注重行為,因為這些父母「知道怎麼追女生、知道怎麼做才會讓男生想追」,所以可以幫女兒留意。而又有不少女生在學校發現有男生喜歡自己時,也開始驚覺:「原來男生是注意這種地方?是會看我這裡?」於是從6歲到16歲到26歲的時間,已經內化了無數經驗,一抬手、一個眼神就能傳達無數訊息出去。
而很多女生是被爽朗地海派飼養長大,跟男生都是哥兒們或不太有跟男生互動,等到30歲拉警報時想再去學習兩性互動就略晚了,一方面是不知道從何問起,比方妳是外行人,跑去問女生朋友「怎麼樣才能讓男生喜歡呢?」又會得到一堆凌亂的答案:
「要呈現自己真實的一面啦!」
「要多穿裙子、露胸部啦!」
「要溫柔啦!」
「要會烹飪啦!」
「要主動攀談啦!」
「要多多請他幫忙啦!」
等等的亂抓藥方,而這些正是市面上那些「誤導型」平台跟網紅跟作者跟語錄在幹的事,當中的內容不能說錯,但是沒有「指向性」,就像你問:
問:「怎麼樣面試工作才能成功呢?」
答:「要穿俐落的西裝、乾淨的儀態!」
問:「可是我是要去應徵蔬果搬運工人~」
...
就是這樣亂槍打鳥,要讓別人喜歡「不可能」只靠一句話就成功,所以不得已,我們只好多描述一點。
30拉警報太晚的另一個原因是,妳可能很難去「理解」或「內化」一些東西,因為許多「感受」是必須要在互動中來回反饋而得到的,就像學烹飪或烘焙,你看了無數的食譜或youtube影片,終究比不上你去現場跟老師互動的學習,因為你每做錯跟做對一個地方,老師都可能指點你,而這些小地方才是影響食物最後成敗的關鍵,所以為甚麼所有上進的廚藝學生最後都要去頂尖餐廳無償打工,因為要去那個環境裡面感受所有的細節、感受所有人的一切行為,你感受的越多、學的才越多。
男女互動也是,當妳沒經歷過兩小無猜的純愛、學生時代的情書跟數百小時的電話聊天,也沒經歷壯年縱慾跟外遇的刺激過程時,我們再去跟妳說「跟男生講話要用什麼步調、打扮要用什麼風格」,效果都會打折,因為就是「難以理解」。
但好在,「脫單」跟「感情很好」不是一回事,所以我們先求有,其他再說。
怪怪怎麼脫單?
1. 表現得像是正常人
這是最難的一點,因為你/妳已經怪了一輩子了,你無從知道自己哪裡不正常,所以可以去問問那些口無遮攔的朋友,或找一群朋友說:「來,大家說實話,我有哪裡怪怪的地方?言者無罪。」
朋友們一開心就滔滔不絕了,這時候你聽到的內容可能會讓你很震驚或尷尬,發現原來自己體無完膚啊!但也開啟了改進的第一步。通常這種時候,朋友們會講非常多你的怪行為跟一般人的正常行為,你就可以大量吸收比較。
你必須要接受,因為你朋友會講這些,表示你約會的對象也會發現,那你不如趁早改變。如果有異性朋友能參與更好,因為這是你的目標受眾,你從他們的評斷內容可以得知很多罕見的真相,而你要在對話過程中不斷說:「還有嗎?不要留一手喔!」讓大家卸下心防來徹底公開。
請注意,你是要去問「朋友們」,而不是去問什麼老師或網路專家,因為那些專家可能都是反社會人格者,他們「喜歡」講不痛不癢的言論,跟妳說什麼「要相信自己是特別的啊!」「妳是最棒的啊!」
如果真的是的話,妳早就脫單了。
再請問,我們表現的正常是為了什麼?為了一擊必中嗎?一出手就終成眷屬?
當然不是,我們變得正常是為了能正常地跟異性互動。
「有很多異性朋友」的好處大於「只有一個男朋友或女朋友」,因為我們約會不是為了「以結婚為前提」,以結婚為前提是很古代、低效的思維,古代人沒有手機跟網路,在一家公司待一輩子,所以認識就結婚就老死是可行的,但現代人,外面世界變化這麼大、接觸的人這麼多,你只選定一個對象,最後出問題了,你能從中得到的經驗教訓是很少的,無法學以致用,所以能多跟異性正常互動才是關鍵。
2. 增加主流優勢
啥是男女吸引的主流優勢?這應該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你/妳腦中想的跟我們要講的居然不同,那你/妳可以說是怪到極點了,或者說「太夢幻了」。
男、女生的主流優勢是「錢」跟「外貌漂亮」。
比方你是男生,雖然其他條件不太好,但你如果去跟女生說:「我有五千萬存款,我可不可以跟妳吃個晚餐然後去逛街買東西?我想花錢,妳可以跟我說說哪些好玩的可以買,跟我介紹一下,可以嗎?」
應該可以吧,雖然這是誇飾的講法,但這樣就能成功約會第一次了,而且男女適用,請朋友「吃個東西、逛個東西、買個東西」都能拉近兩人的距離。而且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沒有錢就看不到的,比方米其林餐廳,你沒錢就吃不了,那當你有點錢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享受、去見識,不是很好嗎?
妳是女生,看到一個男生喜歡模型,那就挑個一萬元的鋼彈送他啊!想想看這當中可以產生多少話題~
「鋼彈是什麼?」
「模型是什麼?」
「模型還需要工具嗎?」
等等的任何主題都可以用,而且你再回想一下那些「正常情侶」怎麼交往的?不就是一開始請客、送禮、送點心嗎?只是他們在過程中的小動作更多,營造更多曖昧,但那我們一開始不需要,我們需要的是能跟異性「互動」,而「花錢」是最簡單的方式:花錢買東西、聊東西、聊對方的喜好。
不論小東西或大東西,在聊的過程中,我們就漸漸開化了。
沒有錢可以努力賺錢或存錢,那沒有外貌呢?
有些人會去整形,整形的好處是直接能吸引到男生,壞處是,思維沒有跟上時,男生有可能因為這個反差而生氣,因為男生希望「漂亮女生+漂亮思維」,如果是「漂亮女生+莫名思維」,男生會有種好像跟外星人交往的感覺而無法善終。
所以不論你樣貌長得如何,提升外貌的第一步是先回歸「極簡」。
華人由於「長的」沒有像西方人那麼普遍好看,「審美觀」也不足,所以絕大多數人的穿著搭配是怪怪的,也就是如果去做市調問路人說:「你覺得這個人的打扮好不好看啊?」
很多人的穿著、造型,是會被打槍的。
放眼望去路人穿的不論條紋衣、蓬鬆衣、怪袖衣、兩件蛋糕衣、豹紋虎紋龍紋、中年太太桃紅、爆炸頭、秀場頭、油膩頭等等的,都是因為大家的成長環境塑造了自己的一套審美,而這些審美卻常常對異性有著排斥作用,而導致大家都無感。
所以我們該做的什麼?是趕快去找一個造型專家或造型公司來打點嗎?
當然不是,這些人很有可能也有反社會人格的因子,去找他們只是加入會員買產品而已。在我們還不知道「自己的穿著」到底給異性什麼感覺的時候,一個我們可以做的是「先回歸最簡單的」造型,先來個素T素褲素髮型去約會即可。
因為極簡的造型是0分,不一定有加分,但一定沒有扣分。
而不知道自己打扮給人感受如何的人,就是長年沒有辦法判斷到底哪裡有問題,因此不需要去冒這個險來扣分。也許有人會說:
「不對啊!我朋友就穿這種樣子,她/他就找到了對象耶!」
是的,因為她/他們有其他吸引人的要素發揮了作用,但難以脫單的人就是無法辨認出這些要素,才會那麼不吸引人。大家如果去網路上Google搜尋「聯誼活動」的圖片,再去搜尋個「網紅聚會」的圖片,你會驚訝地發現「聯誼活動」裡面難以脫單的人,衣服的配色、元素反而比網紅們來得更多元、更複雜,因為網紅們(包括正常人們)知道「這一件簡單的衣服能給異性或大家的感覺很好」就夠了,所以不一定要畫蛇添足去增加更多東西上去。
但不懂的人常常覺得「要搭配」,她/他們腦中有這個印象就是要去「搭配」,所以覺得:「要好看一定不可能那麼簡單啊!可能要來點條紋吧!再穿個三件T恤的多層次組合吧!再來個豆沙小包吧!」到最後,就再也沒人看她/他們了。
所以,或許可以先用極簡的造型過關,以後再慢慢摸索哪些東西比較討人喜歡。
千萬不要為了自傲或自滿就覺得:「我這雙很有設計感的戰鬥鞋一定要穿出去給對方看看!」結果扣了五百分,真的不必要,等一切塵埃落定後再問問對方對於那雙鞋、那件衣服的感覺是什麼,從中慢慢去累積自己的美感。
很多人是在年輕的時候透過各種機會而學到這些,也許是服裝店店員的真心意見,也許是班上會打扮的同學公開相授,也許是觀察了那些特別受歡迎的男生女生的打扮,又或者是平常看了很多時裝雜誌或國外流行等等,這些美感搭配不太可能一蹴可幾。但就普遍的大眾眼光來看,素面、簡單的穿著是絕不會引發人們的反感的,所以可用來作為安全的社交裝扮。
有錢,就用。有不被扣分的造型,就穿。
討好朋友是為了從互動當中學習經驗,而不是為了以結婚為前提的約會。
3. 增加遇見人的數量
歷史上,再怪的人也有脫單的案例,表示什麼?
表示世界上其實存在著能接受你「原貌」的人,即使你講話結巴、用字不雅、動作鄙俗、經濟條件很糟,世界上都有同樣類型的人結婚生子了。我們去調整我們的行為跟增加優勢,只是為了讓這個機率更大一點,而如果能更大量地接觸人群,我們遇到那個對象的機率就又更高一點。
但現實中,我們的交友圈是固定的,就是大學、公司、一點親友團,所以如果學生時代、工作時代都還沒脫單,表示這裡面沒遇到接受我們的那個人,那就要想辦法認識更多人。
當你有怪怪的特質配上怪怪的言談時,網路交友就不是一個好的選項,因為上面人才濟濟,任何能言善道的人都在上面交友跟獵豔,所以不要抱持著「還是躲在網路後面交友才安全、才舒服」,這條路可說是零勝算。
需要跑業務的人、有自己個人興趣的人,比較容易接觸到更多人,因為當你在跑業務、在跟同好互動時,本來就會認識新朋友。
4. 轉換場景或降低標準
女生比男生多一個選項,就是可以出國見見外國人,因為對外國人來說,女生的怪特性或怪審美被文化差異給隱藏了,外國人不知道妳是因為「分不出旁人的喜好」而這樣做或這樣打扮,反而可能覺得妳很特別,而面孔也很新鮮,反而提升了一些機會。
因為女生在原本亞洲社會給人的外貌感覺跟在西方社會是不同的,許多妳覺得是缺點的地方,在外國人眼裡看來可能都是吸引人的特色,導致很多女生嫁給外國人是迷迷糊糊的,從沒想過外國人居然會喜歡自己?也從沒去主動追求而就莫名進入異國婚姻,看在想生混血寶寶的女生眼裡真是羨慕萬分。
很多出國留學的女生都有一種經歷,就是在國外時,熱烈追求的外國人還不少,但因為自己從沒想過「嫁到國外」而都嘻嘻哈哈地打鬧忽悠過去,等回國後發現自己乏人問津,才想起自己也曾有炙手可熱的階段,所以給大家的建議是,保持開放的心胸,多接觸是為了多學習,不是為了以結婚為前提。
另外,如果妳/你綜合條件都很不好也不想改,又想脫單,那找同樣條件不好的人或條件更不好的人能提高機會,但這個就不是大家嚮往的人生,我們也就不多著墨了。
變正常一點、增加主流優勢、接觸多一點人,都是脫單的好幫手。
而因為不同人需要改變的細節也不同,不可能通通提出來討論,所以這裡只給大家一個大方向參考。
--
封面照是電影《你是我今生的新娘》(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1994),非常好看的一部片,跟脫單有一點關係,也像是《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 1999)的前導電影,兩部片的感覺氣氛非常相似。
你看這部電影時會發現,女主角為什麼隨處都吃得開?為什麼講每句台詞好像都運用了許多肢體語言?
因為在片中,她就是一個狀況內的女生,她「知道」男生喜歡什麼,也「知道」自己哪裡很被男生喜歡,所以裡應外合就讓男生神魂顛倒。
而片中也有些人看起來比較呆板,但卻又有一些趣味的舉動,那這些能不能成為吸引人的特質呢?有機會務必去感受。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