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咖啡,只有限制級的真相

2021-08-13

想吸引人就別假裝


讓人對我們有好感 VS 讓人被我們吸引

這兩者是不同的。

為了讓人對我們有好感,所以我們必須表現地正常一點,但這並不是說要去「假裝成正常人」,而是不要讓我們的「怪」把對方嚇跑。

而要「吸引人」則不需要這樣做,你不正常,還是可以吸引人的,模式有:


1. 創作、打扮

喜歡創作的人,不論藝術、攝影、寫歌、做菜,這些多半都希望能讓別人來欣賞自己的作品,只要你的成品好,別人就會靠過來。或你喜歡打扮,這也是一種創作,打扮的好看就會吸引目光。

這種吸引是很講究真材實料的,你做得好就有效果,而且會口耳相傳,吸引越來越多人欣賞。即使你的風格吸引到的只是小眾,在網路世界也很能靠長尾效應來累積到一批喜好者,像是電影《沒問題先生》(Yes Man, 2008)裡面的女主角有玩樂團,但她們樂團太小眾,每次表演就只有不到十個粉絲會來聽。


2. 喜歡互動、喜歡表演

喜歡跟人互動的人,都會找到一套自己的社交模式,而這些模式通常都帶有表演性質,所以就會變成當你講話、開玩笑讓大家開心時,大家就會回應你,而你也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一個講話冷面的人如果喜歡互動,當他發現其他人居然因為自己呆板的講話而覺得有趣時,他就會講更多話,最後變成冷面笑將。

而如果是不喜歡互動的冷面人,當他發現自己的冷面居然引起了人們更多的回應,他就會乾脆不講話、躲起來了。

所以,喜歡互動的人多半都能吸引人。而「表演」也是一種作品,所以表演得好的人,當然也就會吸引大家目光。


3. 分享嗜好、分享好物

有個人興趣的人,常常因為覺得「自己喜歡的東西太有趣了,一定要快去分享給其他人」而喜歡分享,那別人發現這些東西真的很有趣時,就會被這種人吸引。

分享的東西不見得是商品,有可能是趣味新知、新奇畫面、獵奇的主題或好吃的餐廳,但分享者本身是真的很喜歡這些東西,才會知道「這些東西是哪裡可以讓人感到開心」而能吸引到同好。

那如果你每天分享「平淡的流水帳」或「無差別餐廳食記」或「不痛不癢的電影介紹」,那吸引力就不太高。


4. 譁眾取寵、漂亮

你跑到路上去大叫、裸奔,或自拍影片做鬼臉、講話大嗓門、發怪聲,或純粹長得漂亮而露臉,都能吸引到人,因為這觸動的是人類最原始的注意力。

其中「漂亮」比較不一樣,人的外貌好看觸發的是「正面」吸引力甚至影響力,科學研究發現,好看的人就是比較容易降低人們的戒心而容易得到關注或實質的好處。

而其他各種譁眾取寵的招數,則是像吸引動物那樣「讓人一再回頭來看」到底這裡發生什麼事?屬於比較能速成跟低門檻的,算是給沒有特殊才藝的人一個捷徑


所以,一個不太主流正常的人能靠上面任何一點來吸引到人,你可以是冷面笑將、可以是自閉神廚、可以是偏執狂創作家,甚至是一個「厭世臉」的美少女怪妹。


那相反地,如果你既沒有嗜好小物可分享,也沒有喜歡跟別人互動社交,也沒有創作的動力或熱情,甚至連對男女間的吸引都不感興趣,那你就很難吸引人。

很多人為了工作需求,總是拼命分享一些工作相關的小內容、小貼文,甚至還專程開了帳號來分享,但這種「分享」幾乎都很難吸引別人的目光,因為那是假的。

請注意,「很會推銷」跟「很吸引人」是不同的概念,雖然兩者都有可能達到銷售成功的結果。

「很會推銷」是賣家在一個短暫的情境下,觸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慾跟決心,但這個賣家或這個商品可能不吸引人,卻因為賣家的話術讓「購買的邏輯」看似合理,而讓你覺得:錢花下去、買下這個東西似乎不錯喔!

結果可能你一離開店面或一回家就後悔了,整個理智再次確認出沒有買這樣東西的必要。

「很吸引人」則是這樣東西或這個人讓你有連續的喜愛,當他再次出現或更新時,你就會想去看看有什麼新發展、新變化,如果有適合收藏的產品推出時,也會想去買一個來實體化這份愛好。


但是,「假分享、假互動、假熱愛」幾乎無法產生吸引力,因為人們能辨識地出來你在說假話

人類的溝通有九成以上不是透過你講出來的話跟字,而是去觀察你的語氣、你的肢體動作,以及你的情緒連貫性來判斷你真正的意圖

連家中的寵物都能判斷主人是不是在生氣,那更別說一般人了。

父母情緒越起伏的家庭,小朋友就越能學會察言觀色。這種判斷能力對人們在社會上生存是基本且必要的,那,除非你是詐騙高手或受過專門訓練,否則你是不是真心喜歡一樣東西或假裝喜歡,旁人只要看你幾篇貼文就能觀察的出來。因為大家都能從你的日常言談、文字、心情表現上找到你的情緒連貫性,即使你很認真地要去寫說自己是「多開心、多感恩、多滿足」也掩飾不了。

很多人常犯一個錯誤,就是推廣著自己沒那麼喜歡的東西、每天寫著自己受益良多,卻又三不五時冒出一篇心情低落的憂鬱文,這樣前後一參照,就會在看的人腦中產生直覺聯想,請注意,是「直覺」聯想,不是邏輯分析。

大家會感覺到你不是在講真心話,但又說不上來到底是什麼證據讓自己有這種感受,這就讓「假熱愛」的人很矛盾,因為看來看去,自己寫的東西無懈可擊啊!沒有語病、沒有破綻不是嗎?而且行銷書上都說只要長期經營、長期曝光就能累積受眾,那為什麼就是無法讓大家真心喜歡、熱烈吸引呢?

就像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 2018)裡面的大壞蛋老闆想假裝自己也是一個熱愛電動跟電影的人,但男主角一看就知道他是假裝的。

這種「假熱愛」或「假裝是某一種價值觀」的經營還有一個負面影響,就是當人們辨識出來之後,會半自覺流露出排擠甚至霸凌的反應。

請注意,這跟「善意的謊言」或「做表面功夫」不一樣,人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一個人會去講善意的謊言或做表面功夫,但「假裝是某一種價值觀」或「假喜愛」卻會讓人感受到連續的溝通矛盾,也就是看到他/她「嘴上說著開心滿足,卻又明示暗示自己的痛苦或低潮」,然後「每天說生活無比充實,卻又像不滿足般地拼命宣揚自己真的充實」,那問題就在看的人心中浮現了:

「到底你哪裡痛苦?到底你哪裡不滿足?到底你推廣的這些東西有什麼本質上的問題?

然後,答案也就出來了:

「你其實不是真的喜歡這樣東西、這個產品、這種生活吧?」


這時候,如果你公開承認說:「對,我因為種種壓力原因不得不這樣假面。」那大家就能理解認同,而如果你持續說:「你怎麼可以這樣說!我是真心喜愛這些東西好嗎!」就會造成這個階段的人際關係走向僵局。

在電影《銘謝吸菸》(Thank You For Smoking, 2005)裡面,男主角總是一邊推銷抽菸的好處或安全性,一邊又說自己做的這些工作是有什麼開闊的遠景,但當一個漂亮的女記者問他推廣香菸真正的原因時,他就坦承一切都是為了「付房貸」。

這個坦白讓觀眾非常認同,因為我們多數人的確都是被房貸牽著走,也讓整部電影有了一個主軸,就是「理想」跟「現實」怎麼拿捏?

請注意,是理想跟現實,而不是理想跟謊言,因為大家想知道「一個人費盡心思做這一切的原因」,而不是從頭到尾都只能聽到官腔宣傳。

所以,如果你不是真心喜歡一樣東西,與其刻意想藉此來營造吸引力還不如實話實說。

比方身為一個賣車或買保險的業務員,也可以坦誠說:

「我並不喜歡汽車或保險,但我對這一行的多年經驗可以幫你省錢跟免去很多不必要的手續,就這樣,要不要跟我買,看你。」

聽的人反而會覺得你這樣比較有吸引力、說服力,而不用刻意去講:

「我是真心愛著保險,因為有幫大家服務而感到生活充實跟內心富足喔!」


那聽的人可能會翻黑眼。


--


後記:

我們身邊都不乏一些朋友選了不喜歡的生活或工作模式,但又因為某些面子原因或自我認同原因,而不斷去講說「自己真的好喜歡這些」。表情類似當年周子瑜哭著說「自己是中國人」,結果網友一片負評或打抱不平的情境。

矛盾的是,這些朋友後來似乎都有憂鬱症的傾向,也就是當她們越說自己快樂、越有能量、越感受到宇宙耳語時,內心的痛苦也隨之加深,而你去探究就會發現,當中多半都有一個近年行銷的謬誤。

近年個人行銷或自媒體行銷總說「要去分享」、「要讓人喜歡」,才能讓大家跟妳買東西,導致沒有什麼東西可分享的人也拼命找東西來分享,或,不是特別有魅力的人也要拼命營造自己過的自在的形象,結果卻對心智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癥結就如電影《銘謝吸菸》裡面的那樣,大家不敢說做這些是為了「付房貸」。

大家覺得如果說自己「是為了賺錢」會很丟臉,所以都轉而強調做這一切都是因為身心的富足!是因為自由的選擇!是因為真心喜愛這些雜務!

最後,賠了斗米又折腰。

而客人、顧客,真正想知道的也是「你能提供些什麼」,而不是聽你說做這些公事有什麼喜樂或腦內啡的分泌。

所以,就大膽地釐清自己能提供的價值吧!


--

封面照就是《銘謝吸菸》的男主角跟女記者,在面對自己在乎的人的時候,總是比較容易說真話。




Share This:    Facebook

0 意見:

張貼留言

my instagram

搜尋網誌裡的:

Popular Posts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