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賣咖啡,只有限制級的真相

2015-05-19

水深火熱的小孩教育


有一部電影叫《火線交錯》(Babel, 2006),劇中有一對住在摩洛哥沙漠裡的小男孩兄弟,他們從爸爸那裡拿到一隻獵槍,弟弟覺得自己非常有射擊天份,於是對著路上往來的車輛射擊,結果剛好打中一輛遊覽車裡的美國婦人(凱特布蘭琪飾),車上人們一陣慌亂,婦人血流如注,而她先生布萊德彼特則緊張萬分,因為在沙漠中求助無門找不到醫生,政府有關單位也派不出直升機來救援,再等下去一定沒命。




而當地警方馬上開始搜尋兇手,他們先追查兇槍,然後找到了原本槍支的賣家,賣家是一個當地的老先生,對於發生什麼事情整個狀況外,想說自己也沒做什麼壞事啊!(完全不知道這些警察是為了自己曾經賣過一支槍而來)然後講話也口齒不清,警官對他「連話都講不清楚」這行徑大怒,揍了幾拳再問,得知買家是誰後又趕忙繼續找人。



結果在警方還沒到來前,小男孩的爸爸就從兄弟言語中聽出端倪,得知自己小孩居然開槍打中了人,非常生氣,但是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想想還先離開家裡避避風頭吧,沒想到在路上被警方發現,兄弟倆一驚,哥哥拔腿就跑,結果被警方擊中受傷,弟弟覺得我一人做事一人當,於是舉槍向警方還擊,最後被擊斃,爸爸看著自家小孩的慘況,難過萬分。


這個故事裡面你會發現有四個人講話講不清楚:

一個是賣槍的老先生,人老又沒受過什麼教育,平日當遊客嚮導或買賣一些小東西,從不需要想什麼特別複雜的事情;

一個是他的太太,對於丈夫做了什麼整個狀況外,警方到家裡詢問甚至打她老公,她無法抗議也沒有反應,只能順從警方;

一個是小兄弟的爸爸,雖然年紀不至於有多老,但是講話就講的淺淺的,最後也講不出什麼重點;

一個是小兄弟的媽媽,看著自家小孩爭執、老公生氣,最後三人離家出走,她完全就接受了。


如果這裡面有任何一個人是比較思維清晰或講話清楚的,那說不定整個事件就會有比較妥善的處理方式,比方賣槍的老人趕忙跟警方一起去找買家,或者小男孩的爸爸多加叮嚀「槍千萬不能亂射別人」之類,當然,如果他們的老婆也有點想法,適時的插個話、建議一下,或許也頗有幫助。

如果你是一個正常人、有正常思緒,那當你看電影時多半就會有上述那樣的感受,不過這也就是導演想要傳達的:「每個人都不是那麼的『狀況內』」。

而你也許會想:「那些真的都是怪人,但至少我們日常的朋友、同事、接觸到的旁人不會這樣吧?」


但可怕的是,事實卻是相反的!


我們不但身旁有許多人都想法不甚周全,甚至反映這個現象的對象並不限於任何年齡、職業、身價、婚姻狀況。也就是很有可能一個人有房、有車、有小孩、有伴侶,但他卻是一個思緒不周全的人,而這樣的思緒不周全就如同電影裡那樣,全面擴散影響到身旁的其他人,他們的老婆很可能也思緒不太周全,他們的小孩很可能受到的教育不太完全、心智發展不太順利,而他們講話也可能口齒不太清晰、他們的家庭更可能毫不讓人稱羨,但他們還是這樣生存下去了。


主流思維下的父母對小孩期許多半是:

1. 小孩自動自發好好唸書、有好成績。

2. 小孩自動考上好的學校、好的大學。

3. 小孩自動功成名就、傳宗接代。

4. 大致就是這樣吧,不然還要幹嘛呢?


而這些父母在教育階段會做的事情是:

1. 送小孩去補習、督促唸書、言語訓示、給予壓力。

2. 幫小孩決定志願、鼓吹唸書、稱讚明星科系。

3. 對「唸書以外」的發展路線不列入考慮。

4. 等待前述的那些期許自動完成。


最後導致的結果是:

1. 小孩能不能上前三志願,多半是看自身的唸書天份。

2. 小孩對於唸書和考試有極大的責任感、使命感。

3. 小孩人生路線上的各種玩樂、興趣發展都很有限。

4. 小孩要順利功成名就、良緣祈願,靠運氣的成分居多。

5. 小孩會對很多事情都狀況外。

6. 父母本身早已經在狀況外了。


以上這是簡化的極端講法,但卻非常普遍。

大家可能都曾遇到過,有些學生走出考場教室後就哭了,因為考的不好而覺得人生最重要的一刻被自己搞砸了,他們會感覺巨大的衝擊和恐懼,他們的父母還會在旁邊加強這種感受,不斷安慰說:「還有兩科,加油,補回來!」

但任何只要上過高中、大學的人都會明白:你不會真的因為念了排名較後的學校,而讓自己走向悲慘的人生。


問問念私立學校的同學們感覺怎樣?

「開心啊!爽啊!同學會玩啊!美女多啊!附近小吃多啊!」


問問念私立學校愛唸書的同學感覺如何?

「爽啊!遇到好老師啊!學的多啊!附近小吃多啊!」


問問念私立又排名很後面的同學感覺如何?

「爽啊!爽啊!」


你極少聽到有人講說因為自己念的學校排名比較後面,而生不如死、人生毀了吧?

甚至,你也極少聽到有人講說因為自己數學成績不好,而人生發展受限、感情受挫、汽車無法領牌、能去旅遊的國家比別人少吧?


但是你繞回國、高中學校園看看,

你拿著筆燈往學生的瞳孔裡面看看,


你會發現前面講的那些主流教育思維仍覆蓋在他們的腦海裡,他們對於考試成績有嚴重得失心、他們對於自己「數
學不好」無比恐懼和自我否定、他們也從不知道人生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他們只知道,每當看著自己媽媽聲嘶力竭地跟老師吵架,說自己小孩應該多得幾分時,他們心裡確信「唸書成績真的是人生中最關鍵的事,至少是在自己家裡最重要的事」。

讓我們回推吧,大家最喜歡的人生願望是什麼:

1. 良緣美眷。
2. 大房子、大汽車、環遊世界、物質享受。


那主流的父母教育思維是否能確保上述任何一點的發生可能性,大於其他人生方向的可能性?


1. 想有好的感情?

最理想的狀態是「有外貌+有家世」,跟女友或男友兩人22歲大學畢業後就退休環遊世界。

不然就是要會思考人際互動、會溝通、彼此社會化有一定程度、擁有共同目標和興趣,且對於「社會到底是怎麼個情況」有一定了解後去經營感情,因為婚姻就是:「兩個人一起面對這個奇怪的世界」,社會上有太多問題了,各種問題都需要兩個人在狀況內一起處理,所以如果不是這樣狀況內的人呢?

那他們可能家庭就不幸福、小孩就不開心、未來就變怨偶。


2. 想要有好的工作、好的物質生活或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們用最粗略的分析,社會上哪些人過的不錯:老闆、好的業務員、好老闆的員工、好收入的產業、有家世家產的人。

很多父母連忙跳出來扳回一城說:「很多高階主管都有非常高的學歷!所以我把小孩學歷逼高一點,以後就會優渥!」

但是我們要回到最前面的問題思考:這些高學歷的人是「被逼出來的」,還是他們原本就有唸書天份?

中、低成績是可以逼出來,但是要達到最高學府、國外知名學府,你很難逼的成功,那裡一堆天才,你要擠進去多半就是有唸書天份或考試天份。而你要剛好被逼成高學歷,又同時有良好的人際互動、管理能力,太難了吧?而這些都是當高階主管的基本條件。


又有人跳出來說:「捐錢給學校就可以得到高學歷了啊!」

那這不是廢話嗎,不就是我們前面說的有家世家產的人嗎?而有這種家庭背景也不用唸書唸得很痛苦了。


至於「成為一個老闆、好的業務員」跟主流教育思維裡要求的那些「學歷、五群」條件不太一樣,反而是小孩的口條反應、家庭影響、個人自主性與興趣才是關鍵。

大家應該看過不少以前功課不好,但是愛胡鬧、有鬼點子的人,出社會後混得很不錯的吧!更別說商業周刊動不動就愛講什麼「某國中學歷的人又變成產業大亨」之類的故事。


讓我們想想,如果小孩被逼了一生,但最後卻沒得到父母承諾的那些「物質生活、幸福生活」,請問對這小孩公平嗎?

如果小孩照著父母說的話,去把整個青春歲月都投進去,把自己變成一個人際互動有問題、外在邋遢、講話口齒不清、沒有個人興趣的讀書機器,但最後卻什麼好的也沒拿到,甚至自己父母也把家庭搞得一團糟,請問這小孩要向誰求償?還是你要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請再看看前面《火線交錯》裡的那個故事,那就是你、我面臨的社會真相,社會就是由一群「狀況外的父母」用「自以為好的說明書」去催促著小孩排隊拿福袋,而這些小孩能不能走出自己的路呢?我們姑且就說「可能9成要靠運氣吧」,也許他會自我覺醒、也許他會遇到超好的老師、也許會遇到有勇氣的同儕,來幫助他找到自己的方向,但,父母是做什麼用的呢?


我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舊網誌的《數學不好的真正原因》一文中,三不五時就會有網友留言訴說自己悲慘的求學生涯心路歷程,說自己被父母逼、被老師逼,因為自己數學不好而痛苦萬分,負面影響長達數十年之久都有,甚至最近一篇網友說,他寫完留言都哭了,我突然無比感慨。


不就是數學嗎!

不就是國立、私立的差別嗎!

人生怎麼可能會因為這些東西而搞砸?



如果你是還在學校裡的學生:

你一定要給自己勇氣。

你要大膽相信「人生有很多其他非常棒的路,只是父母老師沒告訴你」。

然後你有空可以觀察電視上的名人、媒體上出現的人、或任何你覺得有趣的人,你去想想他們是做什麼工作的?他們的生活你會不會喜歡?如果喜歡,有什麼方式可以走向那條路?

有太多種領域你可以去做,而在之中,你仍非常有可能過你想要的生活、追求你的夢想。而要達到夢想,你最最最重要的事情是:找找你自己有沒有什麼「別人會需要的才能」

你很擅長的事情,多半就會是你的才能。如果你有超級喜歡的興趣,那就去鑽研、去發揮,去想這個才能可以怎麼運用、怎麼樣被別人需要,甚至也可以找找有沒有相關的科系,然後就去準備。

重點是,你可以自己掌控這一切,你是你自己的軍師,你要幫你自己想策略、戰略,幫助你自己找到方向,幫助你自己列出目標,然後幫助你自己達成。

就算沒上最高學府,好像也不會怎麼樣麻~對吧?

人生還有無數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你要自己努力保護自己、然後幫助自己闖蕩,這樣聽起來挺有趣的麻!是吧。


如果你是父母:

請大膽地相信「你很有可能不懂教育、不懂社會發展方向」,所以面對教育小孩,請自己努力學習、詢問具有指標性的教授、專家,並接受「多重人生方向」的可能性,輔助自己小孩。

請千萬別鐵齒、覺得自己多聰明、多懂、以前在校成績多好,只要你小孩不是唸書天才或考試天才,你自以為的那一切都只是回憶裡的成年往事,你小孩要面臨的求學生涯將近15年,這15年你千萬別搞砸了,否則你到臨終前,都只會是在每次的家族聚餐當中、疑惑著隔壁桌的人為什麼那麼幸福和樂,而自己的家庭是那麼虛假、僵直。


希望大家:

不斷學習、調整自己、參考他人,並設立一個好的目標。


擁有幸福的家庭是好的目標、

擁有快樂的家人也是好的目標、


而你原本以為的那些目標,你可以再想想是不是真的很好。








Share This:    Facebook

0 意見:

張貼留言

my instagram

搜尋網誌裡的:

Popular Posts

Scroll To Top